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琵琶行》 课件(共53张PPT).ppt

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琵琶行》 课件(共53张PPT).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布置作业 听一首你喜欢的乐曲,并用形象的语言写出你的感受。 声音无形,摹声最难,诗人怎样表现琵琶出神入化的技巧? 运用比喻: A、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以“急雨”和“私语”来比喻乐声,写出乐声的急切轻快的特点 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以大小珍珠坠落在玉盘中敲出的音响,比喻两弦和谐,急切愉悦 C、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用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比喻旋律的流畅优美 ;用泉流冰下阻塞 难通来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 D、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以银瓶乍破水浆迸之声和铁骑突出刀枪鸣的声响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 侧面衬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问题(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明确: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问题(3)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问题(4)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比较(用原诗文概括回答) 问题(5)“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明确: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善写),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留江上别离情。 江西九江有一处名胜古迹——白居易祠,祠中著名的对联。写白居易离开九江时,九江人民对他的深厚情谊,勾留即逗留,千尺水衬托别离情之深。 问题(6)“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明确: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琵琶女也深深怜悯诗人) 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两人有着相似的遭遇,因而情感相通,“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问题(7)联系全文,请说说琵琶女和诗人的形象特点。 明确:琵琶女矜节自持,羞涩腼腆,多愁善感,才艺惊人,历尽繁华,却美人迟暮,被是一个被封建社会损害、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诗人是一个感情丰富,体察入微,善解人意,文采飞扬,被贬江城、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才华难以施展,孤独苦闷,饱受受压抑的正直知识分子。 问题探讨(1)找出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地方,并说说其作用。 明确:①第一段开头,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点明了时令,地点,时间和事件,“枫叶“”荻花“”瑟瑟”更妙,红红的枫叶,白白的荻花,微微的秋风,一红一白,冷暖相间,无需太多秋景,却秋意浓浓,内蕴丰富。闭目而思:微风过处,枫叶飘落,荻花纷飞,和着暮色苍茫,美不胜收。然诗人美不起来,乐不起来,今天诗人要送别一位挚友,此景虽美,而离别在即,更添诗人悲凉、忧伤之情。寥寥几笔勾画就将这如画的美丽秋景渲染得萧瑟凄凉,从而奠定了诗歌感伤的基调。 ②第一段结尾“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月朦胧,水渺茫。离愁无法排解,苦闷难以消除。既道出了诗人的心情,烘托了悲凉的气氛,也奠定了全诗悲凉感伤的情感基调。 ③第二段的最后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读之令人为之陶醉,曲罢,此时的月亮不再“茫茫”,它是那样的“白”,白得清澈,白得爽朗,白得多情。乐曲声停,但又似乎没停,如丝如缕,如泣如诉,萦绕在诗人的耳畔,点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说明当时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 ④第三段“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人去船空,本就寂寞难耐,然而此时,孤舟却又被寒冷的江水萦绕,被清冷的月色笼罩,让人如何受得了?“清冷的月色”寒冷的江水”既点染了孤寂悲凉的气氛,也描摹出了琵琶女那凄凉孤寂的内心世界。 ⑤第四段“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期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这几句写诗人谪居之环境:低洼潮湿,黄芦苦竹丛生,杜鹃悲啼不绝,猿声哀怨不断,何等艰苦恶劣,何等苍凉

文档评论(0)

FK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