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自由与心灵自由.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神自由与心灵自由 ——庄子与萨特自由精神之比较 2014-09-29 ▋精神自由与心灵自由 ——庄子与萨特自由精神之比较 庄子(约公元前 369—前 286 )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萨特 (1905—1980)是20 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两位哲人虽然相距两千多年,但 他们“心有灵犀一点通”,都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对“ 自由”的呼唤。他们呼唤的自由 精神是一样的吗?本文试图做一些分析与比较。 一、庄子的精神自由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是一位思维开阔、想象丰富、气势恢宏的思想家。他运用浪 漫主义手法、诗化的语言,通过寓言故事,塑造生动的艺术形象,表达他对自由 理想——绝对精神自由—— 的追求。 1. 庄子精神自由的基本内容 在《逍遥游》中,庄子通过大鹏的形象,描绘了他追求的理想人格:“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非常明显,实现这种人格,就要从恐惧死亡和追逐名利 的双重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达到“齐生死”、“忘物我”的精神境界。 庄子的认为,人要获得自由,首先就要从恐惧死亡的精神桎梏中解脱出来。去掉 这个沉重的精神负担,人生的其他问题都容易解决了。卸掉这个精神负担的最好 办法就是顺应自然规律,泰然面对死亡。他说:“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 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生与死就像白天和黑夜一样,是物之常 情。“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通天下一气耳。”生与死是 “气”的两种外在表现形式,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庄子的旷达胸怀正是由此产生, 他把自己融入到永恒的自然变迁、运动过程中,视生死犹如梦觉昼夜、春秋四时, 形有所迁,而质未有变。这样生与死的界限就不是不可跨越的了,而是不用跨越 了,因为生与死之间根本就没有什么界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从惧怕死亡的精神束缚中解脱出来以后,人是否就获得自由了呢?庄子的回答是 否定的。要想获得自由,人还必须要从种种世俗观念和功名利禄的社会束缚中解 脱出来。解脱的最好办法也是顺任自然,做到“无己无为” 。“无己”,就是取消自 我中心;“无为”,就是任顺自然而无所作为。“无己无为”的具体表现是内无私欲, 外无索取;对己无所求,对人无所争。名利、权位、功业统统置之身外,甚至对 道德、知识、文化也漠然待之。庄子说:至人无为,“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 不违害,不喜求” 。 庄子还把“无己无为”的至人人格与有己有为的普通人格作了比较,以说明至人人 格的优越性。庄子说,有己有为的人“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 以心斗。”“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 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而“无己无为”的至人“不刻意而高, 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导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淡 然无极而众美从之” 。这就是说,有己有为的人从自我中心出发,执意追求,因 此,陷溺于社会斗争而不能自拔,着力于奋勉劳作而一无所获,是一种典型的悲 剧人格;而无己无为的至人却“无为而无不为”,自然就具备了“天地之道,圣人之 道” 。 庄子说:“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 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吾 以为得失之非我也,而无忧色而已矣。”可见,庄子的“无己无为”就是这样一种人 生态度:不生本性以外的妄念,不作本分以外的贪求。“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 得。”这样,心无得失祸福之累,心境则无哀乐波澜之起,一切顺任自然。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庄子追求的精神自由是一种一切顺应自然,不要有 所作为,更不能有所抗争的自由,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消极的自由。 2. 庄子的精神自由的社会意义 庄子的精神自由本身虽然是消极的,但是,两千多年来在中国社会中却起到了一 定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庄子的精神自由提出了一个和 儒家价值哲学完全不同的理想境界和人生态度,填补了儒家思想留下的精神空间, 与儒家思想形成了互补关系。儒家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入世的,“知其不可为 而为之” 。庄子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遁世的,“即使可为也不为” 。庄子的精神自 由提供了一种超然的生存智慧。这两种人生态度就组成了统一的现世生活的不同 方面,它们不仅体现了人世间不同境遇下不同人的不同心境;同时也可体现同一 个人在不同境遇下的不同心境。这就使生长在中国文化土壤上的人展现出不同的 人生态度:既有积极入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仁人;也有超然 尘外、睥睨万物的仙客和退隐山林、甘于寂寞的

文档评论(0)

152****77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