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皮肤科诊疗常规.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常见皮肤病诊疗常规 白疕 白疕俗称牛皮癣,西医称之为银屑病,以红斑上层层白色鳞屑为主要表现,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本 病病因不清, 有些学者认为与遗传、 感染、代谢障碍、内分泌影响、 神经精神因素及免疫等因素有关。 本病发病率约为 0.1—0.3‰ 左右,到目前为止,我国银屑病患者已超过 200 万人。由于其发病率较高,易于复发,病程较长,尤以侵犯青壮年为多,故对 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影响非常大。因此,银屑病是当前皮肤科领域内重点研究的疾病之一。 多认为本病因血热内蕴,外受风邪,伤营化燥,血热生风,肌肤失养所致。治疗当清热凉血为主。 诊断 1.1 临床表现:本病皮肤损害以红色炎性丘疹、斑丘疹及大小不等的斑片为主,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一层光亮的薄膜,薄膜下可有点状出血。皮疹形式可由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混合状等多种类型,但境界明显。皮疹可发生在 身体表面各处。发生头皮处者,毛发呈束状;法于甲板者,可有点状凹坑,呈顶针状,或甲板不平整、变黄增厚。本病可伴有 不同程度瘙痒。病程慢,易复发。 1.2 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角化不全,可见由中性白细胞构成的小脓肿( Munro’s小脓肿),颗粒层变薄或消失,棘层增厚, 表皮突延长,末端呈棒状增宽。真皮乳头血管扭曲扩张,周围可见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性细胞浸润。真皮乳头向上延伸,其顶 端棘层便薄。 1.3 临床分期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订) 1.3.1 进行期:发病急,新疹多,且不断有新发疹出现,可见同形反应。 1.3.2 静止期(稳定期) :病情稳定,暂时停止发展,炎症减轻,无新发皮疹。 1.3.3 恢复期(退行期) :皮损变薄,炎症基本消退,皮肤颜色转淡,鳞屑明显减少,直至皮损消退,留有淡褐色色素沉着 斑和淡白色色素脱失斑。 1.4 鉴别诊断 1.4.1 脂溢性皮炎:损害边缘不十分鲜明,基底部浸润较轻,鳞屑少而薄,呈油腻性,带黄色,刮除后无点状出血。好发于头皮、胸、背、颈及面等部位。无束状发,但常伴有脱发。 1.4.2 玫瑰糠疹: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为多数椭圆形小斑片,其长轴沿肋骨及皮纹方向排列,鳞屑细小而薄。病程仅数周,消退后不易复发。 1.4.3 扁平苔藓:皮疹为紫红色的多角形扁平丘疹,密集成片或带状,表面有蜡样光泽,可见网状纹理( Wickham 纹),鳞 屑薄而紧贴,不易刮除。常有剧烈瘙痒。 1.4.4 毛发红糠疹:斑片周围常常能够见到毛囊角化性丘疹,其损害表面覆盖密集细小鳞屑,不易剥脱,掌跖部常有角化过 度。 1.4.5 副银屑病:鳞屑较薄,基底炎症轻微,发病部位不定,长期存在,无明显自觉症状。 1.4.6 慢性湿疹:发生于小腿的慢性肥厚性银屑病,应与小腿慢性湿疹鉴别。湿疹往往有剧烈瘙痒,鳞屑不呈银白色,有皮损浸润肥厚、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等同时存在。 1.4.7 头癣:头皮银屑病应与头癣相鉴别。头癣为灰白色糠状鳞屑,有断发及脱发,真菌镜检可见菌丝或孢子,真菌培养有致病性真菌生长,多见于儿童。 1.4.8 盘状红斑狼疮:颜面银屑病应与盘状红斑狼疮鉴别。后者损害表面覆有灰黄色粘着性鳞屑,鳞屑底面有角质栓,患处愈后留有萎缩性瘢痕。 1.4.9 甲癣:指(趾)甲银屑病需与甲癣鉴别。甲癣先自游离缘或侧缘发病,甲屑内可查见真菌,同时可伴有手足癣。 汗疱性湿疹: 掌跖银屑病需与汗疱性湿疹鉴别。 后者先有水疱, 鳞屑薄,炎症明显, 鳞屑去除后无点状出血, 伴剧烈瘙痒。 辨证 2.1 血热证:初发或复发,新皮疹不断出现,以丘疹、斑丘疹为主,疹基底皮肤颜色鲜红,刮去鳞屑见点状出血,可有同形反应,可有不同程度瘙痒,心烦口渴或口干,便秘尿黄,舌质红,苔黄,脉数。 2.2 血虚证:病程迁延日久,皮疹以斑片状为主,疹基底皮肤颜色较淡,鳞屑虽多但较薄,可有瘙痒。伴有疲乏无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 2.3 血瘀证:病程较长,皮损肥厚浸润,经久不退,疹基底皮肤颜色暗红,鳞屑紧固,可有不同程度瘙痒,全身症状不明显,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或细涩。 1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本病除以上三证,还可见风热证、气虚证、痰湿证等,或诸证并见。临床上当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酌定。 治疗 3.1 中医治疗 3.1.1 内服药物治疗 血热证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 方剂:土茯苓 30g、忍冬藤 15g、北豆根 10g、重楼 15g、白鲜皮 15g、威灵仙 10g 、板蓝根 15g 、生甘草 10g。皮损红者加白花蛇舌草 15g、大青叶 10g,咽痛者加银花 15g、牛蒡子 10g,大便干结者加生川军 6g。 常用中成药: 复方青黛丸、消银颗粒

文档评论(0)

135****96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