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 延之以 《庭诰》教子
(颜延之 384—456 ),字延年,刘宋时琅环临沂 今属山东临沂)人,南
朝宋文学家。他少孤贫,居陋室,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与
谢灵运并称“颜谢”。他在少年时代就喜欢读书,博览群书,文章一流,与著名
诗人谢灵运齐名。)《庭诰》是颜延之的教子文,他首先说明这篇文章的适用范围:
“庭诰者,施于闺庭之内,谓不远也。”(《宋书》卷 73 《颜延之传》,中华书局
2000 年版,第 1250 页)这也就是说,《庭诰》是在要在家庭内实行的,颜延之
是说它的影响是不出家 的。这一篇家训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家长在家教过程中应当以身作则。《庭诰》首先提出:“道者识之公,
情者德之私。公通,可以使神明加向;私塞,不能令妻子移心。是以昔之善为士
者,必捐情反道,合公屏私。”(《宋书》卷73 《颜延之传》,第1251 页)这句话
的大概意思是:道是知识的公理,情则是德行之私欲。公理通达可以使神明响应,
私欲阻塞则不能使妻子儿女改变主意。所以过去为善者总是舍弃私欲,以合于公
理。
从这一观点出发,颜延之提出家长在家教中应以身作则,他说,想要孩子孝
顺,做父亲的自己必须慈爱。想让弟弟做到对兄长的敬重,做哥哥必须做到友爱。
虽然孝顺并不是等待有了慈爱以后才有,但是慈爱却能培养出孝顺 虽然敬爱并
不是等有了友爱之后才有的,但友爱却能培养出敬爱来。因此,他认为父亲、哥
哥必须先做出表率,这样可以让儿子、弟弟能够表现出孝敬和恭敬来。
第二,应当教育子弟成为谦退稳重的人。《庭诰》说:“内居德本,外夷民誉。
言高一世,处之逾默,器重一时,体之滋冲,不以所能干众,不以所长议物。”
(同上)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那些内心里守护着道德根本的人,在外是能得到
众口同声称誉的,言谈不同凡响的人从不夸夸其谈。才能出众的人更加谦逊。不
依仗自己的能力去触犯大众,不凭着自己的所长去讥议别人。颜延之这里是要求
子弟,一定不能成为既无德无能,又总想出风头的人。他在 《庭诰》中又强调:
“言不出于户牖, 以为道义久立;才未信于仆妾,而曰我有以过人,于是感苟
锐之志。驰倾觖之望。岂悟已挂有识之裁,入修家之诫乎。记所云 ‘千人所指,
无病自死’者也。行近于此者,吾不愿闻之矣。”(同上)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
有的人说话的影响连家 都出不了,却自以为真理早就在手中 他们的才能连自
己的随从、小妾都不相信,反而说“我是有过人的本事”,于是锐意、苟且之志
蠢蠢欲动,患得患失之心无休无止。他哪里领悟到,自己早就为有识之士不齿,
成为家庭训诫的坏典型了。这就是经书传记上所说的“千人所指,无病自死”的
人。行为和这种人相近的人,我听都不愿听到。
颜延之的三个儿子都当官,尤其是长子颜竣任中书令等官,“权倾一朝”。颜
延之的谦退稳重之说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说的。很可惜的是,颜延之的训诫颜竣
似乎并没有听进去,他自高自大,多次谏阻皇帝兴土木,丝毫没有忌讳,被皇帝
外放为东扬刺史。之后,颜竣又心怀怨恨,议论朝政得失,在大明三年 460 )
被皇帝赐死,他的儿子也被杀害。
第三,颜延之要求子弟节制自己的欲望。颜延之认为人的欲望虽然与生俱来,
但它与人性的关系就像烟与火、桂树与蛀虫的关系一样。《庭诰》说: 虽生必有
之,而生之德,犹人含烟而烟妨火,桂怀蠹而蠹残桂。然则火胜则烟灭,蠹壮则
桂折。故性明者欲简,嗜繁者气惛。去明即惛,难以生矣。”(《宋书》卷73 《颜
延之传》,第1253-1254 页)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虽然人生下来一定有欲望,
但生命中的道德,就好比火中有烟,而烟妨碍火势,桂树有害虫而害虫摧残桂树。
然而,假如火势胜,烟就会灭 害虫肥壮而桂树夭折。所以天性明畅的人就会力
求简朴,嗜好太多的人就会让人的道德不能彰显,如果道德不能彰显,人就会变
得昏晦, 以有健全的人格。因此,颜延之认为欲望过多则会利令智昏,他教育
子弟应该淡泊一些。喝酒也是人的一种欲望,尽管颜延之自己嗜酒如命,但是他
却教子却主张节酒:“酒酌之设,可乐而不可嗜,嗜而非病者希”(《宋书》卷73
《颜延之传》,第1253 页),这也就是说,喝酒确实可以让人感受到欢乐之感,
但却不可嗜酒贪杯。他认为嗜酒的人极少不生病的。我想,这可能是颜延之的经
验之谈。对于朋友聚会,颜延之认为也应该有所节制,但是不能不参加,如果不
参加就违背世俗人情,会被人责怪。但是,颜延之又告诉子弟,参加的时候,在
宴会上不能放肆地调笑,这样容易因为失敬而自取其辱。
第四,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