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及现代伦理教案.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礼记与现代伦理 昏义 香山中学 冯伟泉 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 理解“礼记- 昏义”的精辟阐述,领会中国传统礼乐文明中“婚礼”的要义。 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礼记. 昏义》的讲授,开拓学生的人文视野;通过诵读欣赏,让学生领略国学经典 文字的魅力,提高学生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以批判继承的态度从我国古代传统礼乐文化中发掘可资借鉴的内容,积 累国学经典写作素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使学生深入认识到以“礼”治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理解“礼记- 昏义”的精辟阐述,领会中国传统礼乐文明中“婚礼”的要义。 教学难点: 年代的久远与现代婚礼的区别之大,理解昏义里的内容。 教学方法: 1、经典诵读法。利用视频、音频,引领学生欣赏,营造学习经典的深厚氛围。 2 、讲授式教学法。主要是讲解为主。 3、探究式教学法。学生小组的研讨。 教学安排:1 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准备:有关“婚礼”的歌曲,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婚礼进行曲》,这是什么歌曲? 谁知道农村的婚礼是如何的? 远古时代婚礼是如何的? 二、 讲授 【原文】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①,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 纳吉、纳征、请期②,皆主人筵几于庙③,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④,听命于庙,所以敬 慎重正昏礼也。 【注释】 ①事:此谓祭祀。《春秋》宣公八年:“有事于大庙。”杜预注:“有事,祭也。” ②纳采句:这是婚礼“六礼”中的前五礼。纳采:男方向女方送求婚礼品。纳,献纳。郑玄注《士 昏礼》云:卫纳其采择之礼。”这是在男方已经选定女方之女,派遣媒人通话,并得到女方家长允 许后才采取的步骤。问名:孔颖达疏云:“问其女之所生母之姓名。”贾公彦仕昏礼》疏云:“问 女之姓氏。”孙希旦《礼记集解》认为孔、贾之说皆不可通,认为“向名者,间女之名,将以加诸 卜也。故《曲礼》曰一:‘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令采用孙说。纳采、问名虽然是两个步骤, 但是是在同一天进行,所以孔颖达疏:“此二礼,一使而兼行之。”纳吉:郑玄注《士昏礼》说, 男方 “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纳征:孔颖达疏: “纳聘财也。征,城也。”意谓行 过纳聘之礼以后,婚事就算成了。这和后世的以迎娶之后才算成婚有所不同。聘财的种类、数量, 据孔疏,“庶人则细帛五两,卿大夫则玄三缥二,加以俪皮”。即平民只送黑增五匹,卿大夫虽然 也是五匹,但其中三匹是玄色,象征阳,二匹是浅绛色,象征阴,外加两张鹿皮。至于诸侯和天 子,还要层层加码,详见《周礼·考工记·玉人》。厂因为要纳聘财,所以纳征又叫 “纳币气请期: 男方派人把迎娶的吉曰通知女方。之一所以称“请”,孔疏云:“男家不敢自专,执谦敬之辞,故 云请也。” ③筵几:铺设坐席和几案。筵可以坐,几可以凭依。这是为庙中的神准备的,所以郑注《士昏礼》 云:“筵,为神布席也。”庙:指称庙,即父庙。郑注《士昏礼》云:“将以先祖之遗体许人,故 受其礼于称庙也。” ④揖让:作揖谦让。 【译文】 婚礼,这是一种将要结合两性之好、对上关系到祭祀宗庙、对下关系到传宗接代,所以君子很重 视它。所以,在婚礼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这五个步骤中,每逢男方的使者到来时, 女方家长都是在庙里铺设筵几,然后拜迎使者于门外。进入庙门,宾主作揖谦让升阶登堂,在庙 堂上听使者传达男方家长的意见。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表示对婚礼的敬慎和郑重其事。 【原文】 父亲醮子,而命之迎①,男先于女也②。子承命以迎,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婿执雁入③, 揖让升堂,再拜奠雁④,盖亲受之子父母也⑤。降出,御妇车,而婿授绥⑥,御轮三周,先⑦, 俟于门外。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⑧,合卺而酳⑨,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注释】 ①醛(jiao 窖):古代冠礼、婚礼中的一种敬酒礼,其作法是由尊者向卑者敬酒,卑者将酒饮尽 而不回敬。所以郑玄注云:“酌而无酬醉曰蘸。” ②男先于女也:按《礼记·郊特牲》:“男子亲迎,男先于女,刚柔之义也。”郑注云:“先,谓 2 倡导也。”刚柔,即阴阳。 ③雁、婚礼中男方送女方的礼物 ‘。贾公彦《士昏礼》疏云: “昏礼有六,五

文档评论(0)

152****77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