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推普周手抄报资料
众所周知, 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 是我国各族之间交流的工具。 我国
《宪法》总纲第十九条已明确规定: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普通话即
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为语法规
范。这些都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应了解的。
中国的文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经历了上下三千年的历史, 漫漫长河,倾注了多
少人的努力, 才有了今天这个珍贵的历史财产, 一个个方块字交织在一起才有了
今天的汉语言,这是何等的令人骄傲啊 !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有
着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 是个多族多语言的国家, 因而必须要有一个完整规范
的族语言, 普通话作为多年来实行的族共同语, 已经以它本身的运用性证明了存
在的重要性。它必将成为各族相互交流的纽带。
年幼的我们带着一份对未来的憧憬,对求知的渴望,对生活的追求,进入了
校园,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由于方言不通,沟通成了我们最大的障碍,是普通
话解除了无法交流的困扰。
没有普通话,烦恼便不能向同学倾诉, 快乐不能分享, 孤独感便会油然而生
的占据整颗心。有了普通话,我们可以敞开心扉,打开心灵之窗的叩门砖 ; 有了
普通话便可向各地的同学交流,为未来铺下基石? ?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天不随人愿呀 !带着浓厚家乡口音的普通话在校园里
频频出现,卷舌、翘舌、平舌等不正确的读法层出不穷,这不仅会闹笑话,还会
令人瞧不起你。 想想看,一个国家的子连最普遍最广泛流传的普通话都说不标准
有什么资格说自己是中国人 ?
不流利、不标准的普通话如何赢得社会的好评, 如何在以后的路上一步步踩
稳?普通话是你和别人沟通的一把金钥匙,道德、修养、文化都将在普通话中展
现得淋漓尽致、酣畅淋漓。
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网络时代正一步步向我们逼近, 而一些打字
时为省事冒出来的同音字、错别字却时常迎面扑来。 从生活点滴做起,严格要求
自己,我们祖国的文字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普及。
如果你是中国人, 那么就请你行动起来,规范使用属于祖国的语言, 独一无
二的语言— 普通话, 使规范的“普通之花”开遍大南北, 开遍全世界有中国人的
每一个角落。
辛亥革命之后, 国语这个词得到当时北洋政府的承认, 成为民族共同语的称
呼。但是,清王朝的覆灭使北京官话的标准音地位受到了广泛的质疑。因此,民
国初期出现两场关于国语的争论。
1912年 12月由蔡元培任总长的教育部成立读音统一会筹备处, 由吴敬恒任
主任,并制定读音统一会章程 8 条。规定读音统一会的职责是为审定每一个字的
标准读音, 称为“国音”。 每个字的音素定下来之后,还要制定相应的字母来代
表每一个音素。
当时来自北方直隶省的著名语言学家王照对于会员构成非常不满, 指出江浙
人占 25 人之多,其中来自无锡的就有 5 人。经过激烈争论,最后决定会议实行
一省一票制度, 而不是每个会员一票。 当时对于一省一票制度争论也很激烈, 来
自江苏的汪荣宝声称,“若每省一表决权,从此中国古书都废了。”王照反问:
“此语做何解释?”汪不语, 王照接着质问: “是否苏浙以外更无读书人 ?”北方
会员坚决要求每省一票, 威胁说如果通不过就自行解散退出会议。 最后在教育部
代部长董鸿炜推动下,终于通过了一省一票制度。这个一省一票的制度是解读会
议结果的关键。该会从清代李光地的《音韵阐微》中选出一批比较常用的汉字,
对每个字都用每省一个表决权、 多数票决定的办法, 在 1913年审定了 6500多个
汉字的读音,又对”俚俗通行”的汉字和化学新字、度量衡译音字等 600 多个,
同样审定了读音。这样审定的汉字读音用当时新制定的注音字母注音, 称为“国
音”。
国音统一会议终于在 5 月 22 日闭幕,由于会议期间争吵激烈,会议的议长
吴敬恒在 4 月 22日辞职,接任的王照也在 5 月 7 日后请了病假,临时由直隶的
王璞主持会议。 当时对于浊音和入声尤为激烈, 江苏代表汪荣宝夸张地说: “南
人若无浊音及入声, 便过不得日子。 ”同样是江苏的代表、 会议议长吴敬恒也语
出惊人:“浊音字甚雄壮,乃中国之元气。德文浊音字多,故其国强; 我国官话
不用浊音,故弱”。会议过程中,对有争议的字音,以一省一票原则的多数票决
定“国音”。 整体来说, 最后的结果还是以北京语音为“基础”, 同时吸收其他
方言的语音特点, 如区分尖团音和保留入声。这次会议审定的汉字读音被后人称
之为“老国音”。并从 1918 年开始推行。
1918年钱玄同发表《中国今后的文字问题》 ,号召“废孔学不可不废汉文”,
提出以国语罗马字代替汉字的主张。 1923 年,钱玄同在 《国语月刊》 第一卷《汉
字改革专号》上发表〈汉字革命〉长文:“我敢大胆宣言:汉字不革命,则教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