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乡愁》 如果我们把“China”中“i”上的小点比作台湾的话,对诺大的中国来说,台湾可以只算作弹丸之地,但是少了这一点,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1.知道台湾问题的由来,掌握对台基本方针,知道“九二共识”及“汪辜会谈”和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2.知道海峡两岸交往概况,分析台湾回归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海峡两岸的交往 党和国家的努力 时间 人物 政策 三国时吴国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 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 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24年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 寻根篇:我们血脉相连 为何骨肉分离 1895年《马关条约》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 思考:台湾问题是怎样形成的? 1950年,美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挠我解放台湾,最终导致两岸对峙。 三国时期 元朝时期 明朝后期 清朝前期 清朝后期 抗战胜利 孙权派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 设置澎湖巡检司,台湾归属中央政权 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 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回归。 台湾问题的实质?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反攻复国歌》:“反攻,反攻,反攻大陆去,反攻,反攻,反攻大陆去!大陆是我们的国土,大陆是我们的乡亲。我们的国土,我们的乡亲。不能让俄寇欺侮,不能让血肉屈辱。我们要反攻回去,我们要反攻回去,把大陆收复,把大陆收复!” 五十年代两岸关系 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五十年代两岸关系 时间 人物 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 毛泽东 20世纪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以来 邓小平 江泽民 解放台湾 和平解放;和为上计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八项主张 提出“三通”的呼吁 通航、通邮、通商 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 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三不”方针 不谈判 不接触 不妥协 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海峡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慈母声声泪 1990年海峡交流基金会 1991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两岸的非正式交往 海峡两岸的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汪道涵 辜振甫 汪辜会谈 (1993年) 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 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两岸的正式交往 2005年2月2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台湾各界人士一行。 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两岸的正式交往 日益密切的交往 2008年,“三通”实现。 “三通”是指_______________,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首先提出,_______年____月_____日基本实现。两岸人民进入“一日生活圈”,两岸真正实现“千里一日还”。 通邮、通航、通商 2008 12 15 清明节回乡祭祖的台胞(2013.6.9) 台胞回乡过百岁生日 大陆同胞赴台探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