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单金属镀液
??? 电镀液是电镀化学品的核心嶷的配比是否科学、工艺条件是否合理是直接影响电镀层的质量。电镀液是由主盐、导电盐、导电盐、缓冲剂、阳极去极化剂、络合剂和添加剂等组成,工艺条件包括pH值、温度、电流密度、阳极材料、电镀方法、搅拌形式和电镀时间等。
(1)主盐?? 即能在阴极上沉积所要求的镀层金属盐。通常主要是氰化物、氯化物、硫酸盐和焦磷酸盐等。
??? 主盐浓度与其他组分的浓度应维持一个适当的比值,主盐浓度高,电镀液电导率和阴极电流效率都高,能使镀层光亮度和整平性较好,但电镀液带出损失量大,也增加了废液处理的难度。
??? 主盐浓度低,电镀液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较好,对于外形复杂的镀件或预镀通常使用主盐浓度低的镀液。
(2)导电盐? 即能够提高镀电导率,对放电金属不起络合作用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盐类,如镀镍使用的NaSO4、MgSO4、焦磷酸盐等,镀铜及铜合金使用的KNO3和NH4NO3等。
??? 导是盐除了提高镀液的是导率之外,还能降低镀液的阴极化作用,对镀层结晶组织没有不利影响。
(3)缓冲剂? 它是由弱酸与弱酸盐、弱碱与弱碱盐组成的,在化学上称之共轭酸碱对组成的溶液均是酸碱缓冲剂。多元酸的酸式溶液也是缓冲剂和NaHCO3、NaH2PO4、Na3HPO4等。弱酸和H3BO3、NH4CL对碱有缓冲作用,弱碱如氨水对酸有缓冲作用。
??? 缓冲剂的作用是在镀液遇到酸可碱时,均能维持镀液的pH值变化不大。
(4)阳极去极化剂? 是指在电镀过程中能使阳极电位变负、促进阳极活化的物质,常用的阳极去极化剂有氧化物、酒石酸盐和硫氰酸盐等。
(5)络合剂? 即能与主盐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的物质称为络合剂,如氰化物镀液中的NaCN或KCN,焦磷酸盐镀液中的K4P2O7或Na4P07等。
??? 电镀液中的络合剂含量常高于络合金属离子所需要的量,多余部分称为游离的络合剂,如氰化物镀铜溶液中有NaCN总量的和NaCN游离量,其中游离量即为多余的没有与Cu2+离子络合的量。游离量高阳极溶解性好,阴极极化作用大,镀层结晶细致,镀液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强,但阴极电流效率低,沉积速度减慢。
(6)添加剂? 添加剂品的品种多,用量少,它不会明显地改变镀液的电性(导电性、平衡电位),但它能显著地改善镀层的性能。
??? 光亮剂? 它是能够使镀层光亮的添加剂,如糖精、丁炔二醇、苄亚基丙酮等。根据光亮剂的基团及其在镀液中性能作用以及对镀层的影响,可将其分为初级光亮剂、次级光亮剂、载体光亮剂和辅助光亮剂等。
整平剂? 它是能使镀件表面和微观谷处镀上更厚镀层的添加剂,具有整平作用,故称为整平剂,如香豆至少、四氢噻唑硫酮和亚乙基硫脲等。
??? 润湿剂? 它是能降低镀层内应力,使镀液易于在电极表面铺层的添加剂,K12、OP、AEO乳化剂等。
??? 应力消减剂? 它是能降低镀层内应力,提高镀层韧性和添加剂。
??? 镀层细化剂? 它是能使镀层结晶细致的添加剂,如碱性镀锌的DE、DPE和硫酸盐镀锡使用的二苯胺等。
??? 除此之外,合金镀液、特种镀液还使用其他添加剂,这里不再叙述。
镀银溶液
??? 镀银工艺应用很言广,电子、仪器、无线电产品等的零部件均采用镀银的方法减少金属表面的接解电阻,提高金属的焊接性能;家庭用具有工艺品能过镀银达到美化装饰目的;反光装置需要镀银。
??? 镀银工艺有氰化物镀银液和无氰镀银液,但实际镀银工艺多采用氰化物镀银液,也有采用硫代硫酸盐镀银液、亚氨基二磺酸银液和磺基水杨酸镀银液的。
??? 镀银工艺不宜用于印刷电路板电镀,因银原子容易扩散,沿材料表面滑移,易产生“银须”造成短路。
氰化物镀银液
配方1
组分
g/L
组分
g/L
氯化银
35~40
氰化钾(游)
10~35
氰化钾(总)
65~80
?
?
温度为10~35℃;阴极电流密度为0.1~0.5A/dm2。
配方2
组分
g/L
组分
g/L
银氰化钾
5580
氯化钾
25
硫氰化钾
150250
?
?
温度为10~50℃;阴极电流密度为0.5~1.5A/dm2。
光亮镀银液
配方1
组分
g/L
组分
g/L
氯化银
35~45
碳酸钾
15~25
氰化钾(游)
45~55
硫代硫酸钠
0.5~1.0
温度为15~25℃;阴极电流密度为0.2~0.5A/dm2。
配方2
组分
g/L
组分
g/L
氯化银
55~65
2-巯基苯并噻唑
0.5
氰化钾(总)
70~75
1,4-丁炔二醇
0.5
温度为15~35℃;阴极电流密度为1~2A/dm2。
硫代硫酸盐镀银液
配方1
组分
g/L
组分
g/L
硝酸银
45~50
无水亚硫酸钠
80~100
硫代硫酸铵
230~260
硫代氨基脲
0.5~0.8
乙酸铵
20~23
?
?
pH值为5.0~6.0;温度为1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