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雷击的预防与急救
近来华南一带雷雨频频, 已经发生数起农民被雷电击中而身亡的不幸事件,人们谈 “雷 ”色变,在慨叹 “雷公电母 ”险恶的同时,也不由得感叹生命的脆弱。不过,并非在 “雷公电母 ”面前人们就无能为力, 只要掌握了正确的预防和抢救方法, 大多可避免悲剧的发生。
基层医生平时就要教育群众,遇雷雨天气时尽量不要外出,实在需要外出时要善于躲避雷雨, 可快速走到附近房屋或坚固的建筑物内暂避, 千万不要走到大树底下躲雨, 也不要手持金属柄的雨伞在田间地头行走,以免遭遇雷击。万一遭遇雷击,目击者或基层医生须按以下方法实施抢救。
先分轻重缓急
雷电击伤的临床表现分为轻度和重度两种。
轻度:可出现惊恐、头晕、头痛、心悸、面色苍白、四肢颤抖和全身无力等;检查时可见被雷击部位的衣服和皮肤轻度烧焦、破损;部分受伤者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视力障碍、耳聋、耳鸣、多汗、精神不宁、四肢松弛性瘫痪和癔症发作等。属于此种情况的应迅速把伤者转移到附近安全的避雨避雷处休息,条件允许的要迅速送到附近医院作进一步处理、治疗。
重度:可出现抽搐、休克、昏迷,多伴有心律失常;极其严重者呼吸、心跳可立即停止,迅速出现全身紫绀、瞳孔散大,呈
临床死亡状态; 同时由于雷击时患者肢体肌肉强烈收缩, 故可发
生骨折或关节脱位; 如从较高处坠下, 则可发生外伤或脑震荡等。
抢救争分夺秒
无论是轻度还是重度患者,若出现抽搐、休克或昏迷的,要
迅速送到附近医院或有条件的卫生站或诊所抢救; 对呼吸、心跳
已经停止 (其依据为: 1.意识完全丧失; 2.呼吸停止; 3.听不到心音; 4.颈动脉、股动脉的搏动消失; 5.瞳孔散大和反射消失 )者,要迅速进行现场心肺复苏。具体方法如下:
口对口 (或口对鼻 )人工呼吸:立即把伤者置于硬地上 (或硬木
板上 )仰卧,一手使伤者头部后仰,另一手把伤者下颏向前提起
或使颈抬升、 使舌根上移而不影响气道通畅, 去除口腔异物或假牙等,之后一手紧闭伤者鼻孔,深吸气后对伤者口腔迅速吹气,直到胸部抬起为止,随后迅速放松伤者鼻孔,使伤者被动呼气,
胸部自动回缩。 如此反复地进行, 吹气频率为每分钟 14~ 16 次。
胸外心脏按压:把伤者置于硬地上 (或硬木板上 )仰卧,使伤
者双腿稍抬高。 施救者位于伤者一侧, 把一手掌根部置于伤者胸
骨中、下三分之一的交界处 (手掌与伤者胸骨纵轴一致 ),另一手
掌根部重叠于该掌背;与此同时,双肘关节伸直,施救者利用自
身体重垂直下压,使伤者胸骨下沉 3 至 4 厘米,然后迅速放松,
使胸骨弹起 (但手掌要始终紧贴伤者胸壁 ),如此反复。按压频繁
为每分钟 60~100 次。
在抢救的过程中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如果有两人同时施行抢救,那么每按压伤者心脏 5 次,
吹气 1 次;如果仅一人施行抢救,则按压伤者心脏 15 次,吹气
次,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交替进行。
二是心肺复苏术有效的表现为:出现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
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 恢复到正常的 3~4 毫米大小;皮肤紫绀消
失,脸色转为红润。
三是心肺复苏有效后, 应尽快打电话向附近的医院求救; 如无条件打电话的,则要迅速把伤者送往附近医院作进一步抢救,
一分一秒也不能耽误。
四是局部处理, 可用干净的衣服、 布料或毛巾对雷电击伤创面进行初步包扎,以减少污染;如有骨折,可用树枝、木板、布
条或绳索等对骨折部位进行初步固定, 以减少继发性损伤; 有呕吐的可使伤者头部转向一侧,千万不要用物堵塞;对耳、鼻、口脑脊液漏更不可用物堵塞和随便 “消毒 ”,以免造成颅内感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