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PAGE 页码 页码页 ./. 总共 NUMPAGES 总页数 总页数页
北京故宫外东路颐和轩楹联欣赏
颐和轩为紫禁城东北隅宁寿宫后区中路建筑之一,南有乐寿堂,北为景祺阁,轩与阁之间有穿廊相连,形成工字殿。颐和轩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嘉庆七年(1802)、光绪十七年(1891)两次重修。颐和轩面阔7间,进深1间,单檐歇山式顶,覆黄琉璃瓦。前檐出抱厦5间,后檐出抱厦3间。除前檐抱厦外,余各间均出廊。前檐抱厦明间、东西次间开敞,形成较深远的前出廊,东西稍间装板墙,南面为槛墙、支摘窗。轩明间为五抹头槅扇门,次间为槛窗,上为步步锦支窗,下为方玻璃屉窗。稍间为步步锦支摘窗。后檐抱厦次间、山面轩稍间、尽间均为槛窗。明间有穿廊3间,北接景祺阁,穿廊明间东西向开门,可通轩北东西两小院。轩东西山面廊南北封装,设有小门,西廊外建有如亭及围廊,形成小院。颐和轩前月台左侧设有日晷,月台接甬路与乐寿堂相通,甬路两侧各设琉璃花池。轩两侧有游廊连接乐寿堂,廊壁镶嵌敬胜斋帖石刻。
庆烟糺缦笼青琐;淑景和訚丽紫宸。——佚名题颐和轩 訚:悦;紫宸:殿名
随时自适天倪协;即事多欣道味涵。——佚名题颐和轩
境是天然嬴绘画;趣含理要入精微。——佚名题颐和轩
静延佳日春常盎;茂对祥风景总宜。——佚名题颐和轩
景清神谧天常泰;水趣山情静可论。——佚名题颐和轩
趣为永哉畅外俗;乐惟仁者寄于山。——佚名题颐和轩
乐在人和,肯寄高闲规宋殿;寿同民庆,为申尊养托潘园。——乾隆题颐和轩
生意无边,奏曲文禽皆玉琯;真机可挹,交枝仙萼拥金铃。——佚名题颐和轩,
静泰怡神,瑞霭光辉临黼扆;冲融契道,祥风蔼吉畅文轩。——佚名题颐和轩
颐和轩为紫禁城东北隅宁寿宫后区中路建筑之一,南有乐寿堂,北为景祺阁,轩与阁之间有穿廊相连,形成工字殿。颐和轩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嘉庆七年(1802)、光绪十七年(1891)两次重修。颐和轩面阔7间,进深1间,单檐歇山式顶,覆黄琉璃瓦。前檐出抱厦5间,后檐出抱厦3间。除前檐抱厦外,余各间均出廊。前檐抱厦明间、东西次间开敞,形成较深远的前出廊,东西稍间装板墙,南面为槛墙、支摘窗。轩明间为五抹头槅扇门,次间为槛窗,上为步步锦支窗,下为方玻璃屉窗。稍间为步步锦支摘窗。后檐抱厦次间、山面轩稍间、尽间均为槛窗。明间有穿廊3间,北接景祺阁,穿廊明间东西向开门,可通轩北东西两小院。轩东西山面廊南北封装,设有小门,西廊外建有如亭及围廊,形成小院。颐和轩前月台左侧设有日晷,月台接甬路与乐寿堂相通,甬路两侧各设琉璃花池。轩两侧有游廊连接乐寿堂,廊壁镶嵌敬胜斋帖石刻。
庆烟糺缦笼青琐;淑景和訚丽紫宸。——佚名题颐和轩 訚:悦;紫宸:殿名
随时自适天倪协;即事多欣道味涵。——佚名题颐和轩
境是天然嬴绘画;趣含理要入精微。——佚名题颐和轩
静延佳日春常盎;茂对祥风景总宜。——佚名题颐和轩
景清神谧天常泰;水趣山情静可论。——佚名题颐和轩
趣为永哉畅外俗;乐惟仁者寄于山。——佚名题颐和轩
乐在人和,肯寄高闲规宋殿;寿同民庆,为申尊养托潘园。——乾隆题颐和轩
生意无边,奏曲文禽皆玉琯;真机可挹,交枝仙萼拥金铃。——佚名题颐和轩,
静泰怡神,瑞霭光辉临黼扆;冲融契道,祥风蔼吉畅文轩。——佚名题颐和轩
颐和轩为紫禁城东北隅宁寿宫后区中路建筑之一,南有乐寿堂,北为景祺阁,轩与阁之间有穿廊相连,形成工字殿。颐和轩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嘉庆七年(1802)、光绪十七年(1891)两次重修。颐和轩面阔7间,进深1间,单檐歇山式顶,覆黄琉璃瓦。前檐出抱厦5间,后檐出抱厦3间。除前檐抱厦外,余各间均出廊。前檐抱厦明间、东西次间开敞,形成较深远的前出廊,东西稍间装板墙,南面为槛墙、支摘窗。轩明间为五抹头槅扇门,次间为槛窗,上为步步锦支窗,下为方玻璃屉窗。稍间为步步锦支摘窗。后檐抱厦次间、山面轩稍间、尽间均为槛窗。明间有穿廊3间,北接景祺阁,穿廊明间东西向开门,可通轩北东西两小院。轩东西山面廊南北封装,设有小门,西廊外建有如亭及围廊,形成小院。颐和轩前月台左侧设有日晷,月台接甬路与乐寿堂相通,甬路两侧各设琉璃花池。轩两侧有游廊连接乐寿堂,廊壁镶嵌敬胜斋帖石刻。
庆烟糺缦笼青琐;淑景和訚丽紫宸。——佚名题颐和轩 訚:悦;紫宸:殿名
随时自适天倪协;即事多欣道味涵。——佚名题颐和轩
境是天然嬴绘画;趣含理要入精微。——佚名题颐和轩
静延佳日春常盎;茂对祥风景总宜。——佚名题颐和轩
景清神谧天常泰;水趣山情静可论。——佚名题颐和轩
趣为永哉畅外俗;乐惟仁者寄于山。——佚名题颐和轩
乐在人和,肯寄高闲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