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种草的意义.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工种草的意义 人工种草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巩固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治理生态环境等方面均 具有重要作用。发展种草养畜,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1、 人工种草有利于缓解人畜争粮矛盾,为畜禽提供更高效、更经济的饲料来源。对于 我国这样一个以世界 7%耕地养活世界22%人口的大国来说,人畜争粮矛盾由来已久,而且 将会长久存在下去。资料显示,我国每年饲料用粮达 1300亿千克,也就是说全国生产的粮 食中,有五分之二用于饲料用粮。肉食的转化 90%以上是靠粮食转换而来的,既不符合我 国人多地少、粮食还不充裕的国情, 也不符合膳食营养结构要求。 为了促进种植业和畜牧业 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快种植业结构由二元结构向食有粮、 经济作物、饲草饲料 “三元结 构”转变,把饲料生产作为一种长期发展战略摆上应有的位置;把牧草种植纳入饲料生产, 适度发展牧草种植, 提高饲草及饲料作物产量, 有助于实现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协同互补, 建 立可持续发展的农牧业生产体系。 通过人畜分粮的种植业结构,提高土地资源的产出率,在 不增加耕地的前提下增加动物性食品产出,使饲草饲料发挥其能动的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 2、 人工种草有助于改善膳食结构,提高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肉、蛋、奶等 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为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提高身体素质、提高生活水平做出了积极贡 献,但从全国人均膳食中的动物蛋白摄取量来看, 与世界水平相比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仅 相当于经济发达国家的 1/8?1/5 ;从肉产品结构来看,仍处在以猪肉为主的状态,随着人 们对健康、长寿的追求,客观上要求草食家畜有一个大发展。 发展牧草种植、利用牧草的生 物学特性,挖掘非竞争性农业资源--光、温、游离氮、非耕地及农业生产中的时空潜力, 增产茎叶体的生物量, 缓解饲料中粗蛋白紧缺, 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 将进一步促进畜产品 产量增长和结构优化,有助于进一步改善膳食结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3、 人工种草可带动发展高效农业。牧草是植物的营养器官,含赖氨酸较多, 蛋白质优 于谷物,矿物质营养丰富,还是畜禽维生素的重要来源。 由于牧草中各种营养成份的含量及 其消化率都大大高于秸秆而接近精料,且青绿多汁,气味芬芳,适口性好,可促进畜禽的生 长发育。牧草生活力强,有的品种一个生长季可刈割多次, 能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或相对不利 的光、热、水、气等条件;多年生牧草种植一次可持续利用多年,耕种管理简便,可大大降 低劳动强度。多数牧草抗逆性较强,病、虫、草害较少,可大大减少农药、除虫剂的用量, 减少环境污染,节省各种开支,降低生产成本。在荒滩、河坡、沟埂、边角地种植牧草,可 充分利用闲置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一亩地按平均产 400千克小麦和1000千克紫花苜蓿 干草比较,前者提供的消化能仅为后者的 70%,粗蛋白仅为后者的1/4。按照种植小麦、玉 米、棉花、水稻提供的水肥条件,种植鲁梅克斯、菊苣、串叶松香草、杂交狼尾草等高效牧 草品种,鲜草产量可达 1万千克以上,干物质产量达到 1500千克左右,生产粗蛋白 300? 500千克,是种植农作物的 4?5倍。 4、人工种草是让牧区休养生息的有效保障。 草地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也是陆地生态系 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世界草地面积约 3.2 亿公顷,占土地面积的 26%,相当于耕地面积 的两倍。我国草地约占总国土面积的 41%,相当于耕地面积的 3 倍多。但是,由于盲目开 垦,超载放牧、虫鼠害和气候反常,造成了草场退化。植被破坏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生 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天气频率增加,其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非常巨大。近年来, 我国开始 重视草原建设, 对天然草地进行了大面积改良, 一部分草地实现围栏和划区轮牧, 减缓了草 原退化的速度。 随着京津风沙源、退耕还草工程的启动, 种草养畜产业结构逐步形成, 将会 有效减缓天然草原退化的压力,为牧区半牧区草原休养生息提供有效保障。 5、人工种草是防止水土流失、 改良土壤结构的有效措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 环境保护、 水土保持、 改善生存条件成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 防止水土流通失, 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最有效的方法是采取生物措施, 增加覆盖率, 停止森林采伐, 植树造林是增加地表植被覆盖 率的有效手段, 而种植牧草,坚持林草结合, 则是最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 林和草对 雨水和地表径流均有拦截和渗透作用。 相关研究说明, 牧草冠层截留雨水系数高于林冠截留 系数。种草能在较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覆盖地表,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种草较植树容易, 周期短,见效快,覆盖面大,地表由草覆盖后,能减少和防止水蚀过程中的面蚀作用,从而 有效地扼制水土流失发生。 草还可以作为先锋植被, 在一些较脊薄的荒地上先种植牧草, 先 行固土和增加土壤肥力, 然后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