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3
重庆梁平双桂堂(3-3)
段廉琪
梁平,古称梁山,以峰峦叠翠、古木苍郁的高粱山而得名。其历史悠久,可上溯到原始社会。当时在梁平地区活动的主要是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经大巴山游牧而来的巴人。西周、春秋,县地属庸国;战国时属巴国、巴郡;秦、西汉,属巴郡月忍县;东汉初,属益州巴郡;西魏元钦二年置梁山县,以境内高粱山为名。解放初,梁山县隶川东人民行政公署大竹专区。1952年12月,因县名与山东省梁山县同名,遂以境内有平坝而更名为梁平县;1953年3月梁平县划归万县专区;1997年6月由重庆直辖至今。2016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梁平县遂成为重庆市梁平区。
3-3-01
梁山古邑,锦绣西南。梁平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梁平文化,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其间久负盛名的“梁平四绝”,唱腔独特的梁山川剧,造型精美的皮影木偶,美观实用的蓝印花布,多姿多彩的挑花刺绣,图案精细的花纸剪纸等等,均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梁山灯戏、梁平木版年画、梁平癞子锣鼓、梁平竹帘、梁平抬儿调等五项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被列入国家保护名录,被誉为民间艺术的瑰宝。
3-3-02
梁平人杰地灵,士笃禅风,盛行日久,古迹名胜,源远流长。区内存有双桂堂、百里竹海等一批自然人文景观。一方沃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贤才名士,这里有明代理学家、易学家、著名诗人来知德,有明末清初著名的佛门巨匠、诗人、书法家破山,有清代著名书画大师、佛学大师、古琴大师竹禅,有晚清著名画家、梁山竹帘画创始人之一的方炳南,其中的破山、竹禅及其弟子方炳南均与梁平双桂堂有着深厚的渊源。
3-3-03
中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重庆梁平双桂堂,由一代宗师破山海明创建于清初顺治十年(1653),一脉相传十六代,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寺院曾多次更名,因寺内的两棵老桂树,系着破山海明大师创建禅宗寺院的神奇传说,最终定名“双柱堂”。以“堂”命名,是因为这里的禅宗学堂有着巨大的影响,双桂法派弟子众多,声势浩大,出自这里的高僧遍布渝、蜀、湘、鄂、滇、黔等西南诸省,寺院被尊为“西南禅宗祖庭”。
3-3-04
据双桂堂史料记载,清“顺治十年,是秋,鸠工采木,于佛成道日竖大殿、方丈、僧堂三十余楹。期年而成。”十六年,“法堂告成”,“复建一楹于法堂之左隅,(破山海明)题曰:寝堂。”清康熙五年,(云峤印水)建破山塔;十二年,始建藏经楼、下殿、寝堂、斋堂;廿年,始建戒堂、伽蓝殿、五观堂。卅五年,(苍碧聪)重修弥勒殿,修复五观堂。清雍正八年,(觉知修)二次修戒堂、韦驮殿,落成西廊大殿及卧云阁,始建禅堂。清乾隆廿二年,(透月际旻)加修戒堂、翻经台,之后又重建大雄宝殿和弥勒殿;四十四年,(极糜深)重建南山门。清嘉庆元年,(明韬隐)重修南山门;五年,(戒慧洁)重修卧云阁;廿三年,重建禅堂。清道光二年起,(杲沛昭)三修大殿,重建五观堂,重修弥勒殿;十三年,(德玉性)植嫩桂两株于塔之左右;卅年,(洪道真通)重建禅堂,并于咸丰年间始建贝叶楼、舍利塔和功德堂。清光绪年间,(自权真印)再修祖师堂;(法轮怀)改建大雄宝殿、大悲殿、上客堂;另,寺院山门在光绪廿五、廿六年又有两次改动。清宣统元年,(慧宗)募修了放生池。
3-3-05
民国时期,双桂堂曾开办佛学堂,并在山上建有佛子茅枞。民国十四年,贝叶楼因移贮御赐经书更名为藏经楼,三年后,吴佩孚题写“藏经楼”匾额。民国十八年,(崇道香国)为观瞻破山塔,改建小亭附于塔前。民国廿九年,(正光)关闭新山门,重开南山门(关圣殿)。解放后,天王殿被毁。1968年,借住单位拆去佛学堂(原涅槃堂),建三幢楼房家属院;1970年,“313”借住,改建大悲殿为宿舍。拨乱反正后,宗教政策得到落实。1983年,双桂堂被列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开始全面修复。1984年,维修破山塔、桂树台,恢复重建大悲殿,拆除家属院楼房,栽种花木,形成园林。2009年,罗汉堂费时五年后落成,同期建成的还有海明广场、碑林和禅茶园。2012年,古建筑群保护规划设计出台,双桂堂迎来了新的时代。
3-3-06
双桂堂位于重庆市梁平区金带镇,又名“金带寺”,亦曾用名“福国寺”、“双桂禅院”。 双桂堂选址于地势平坦的乡村,周围良田万顷,竹林茂盛。整个寺院坐东朝西,占地120余亩,文物古建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其布局既有佛教建筑的轴线秩序感,又有民间院落的空间组合特色。古建群由西向东分为纵向三列,中间轴线依次布置山门、关圣殿、弥勒殿、大雄宝殿、文殊殿、破山塔、大悲殿、藏经楼等。山门内两侧设钟楼和鼓楼,弥勒殿前有放生池;祖师殿及禅堂位居靠北一侧,同侧里端建有居士楼;五观堂位居靠南一侧,同侧相邻的还有法堂、花厅、僧寮房等。西北一角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