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丁治疗90例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观察.doc

乌司他丁治疗90例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乌司他丁治疗90例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 要】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 和对照组( 44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集束化治疗脓毒性休克,治疗组入院当天至第5天静脉滴注乌司他丁20万Uq8h,对照组未使用乌司他丁, 观察2组患者病情稳定所需时间,MODS发生率,ICU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病情稳定所需时间、MODS发生率、ICU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P0 .0 5 ) 。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入院24小时内集束化治疗。治疗组患者自入院当天至第5天,静脉滴注乌司他丁20万Uq8h,对照组不用乌司他丁。 1.3 临床疗效观察 两组在治疗后记录患者病情稳定所需时间、MODS发生率、ICU住院时间及病死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均数比较采用 t 检验,率的比较用卡方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 病情稳定所需时间以及MODS发生、病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脓毒性休克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休克时绝对或相对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使机体的组织细胞处于低灌注状态,细胞膜功能有障碍,进而细胞代谢异常, 最后导致细胞死亡,大量炎性介质释放及酸性物质产生,在代谢性酸中毒环境下,细胞内产生能量的各种细胞器被破坏蛋白酶进入血液,使内脏血管收缩,体内内毒素升高,内毒素使炎症产生和释放炎性介质。乌司他丁是从健康成年男性新鲜尿液中分离纯化出来的一种酸性糖蛋白,属蛋白酶抑制剂,对胰蛋白酶、α-糜蛋白酶等丝氨酸蛋白酶及粒细胞弹性蛋白酶、透明质酸酶、巯基酶( 木瓜蛋白酶、组织蛋白酶B、H等) 、纤溶酶等多种酶有抑制作用【2】,此外还能稳定溶酶体膜、 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抑制心肌抑制因子产生,清除氧自由基及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改善休克时的循环状态【3】。Kawamura等已通过试验证实乌司他丁可抑制体内内毒素介导的IL一6和IL一8的释放。笔者在本组研究中发现,使用乌司他丁组患者的病情稳定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MODS发生、病死率比对照组低(P0.05)。 综上所述乌司他丁能够降低脓毒性休克进一步进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降低死亡率并缩短ICU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建议在抗脓毒性休克的治疗中应尽早和常规加用乌司他丁治疗。 参考文献: [1] 刘大为,主编.危重病医学[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 0 0 0: 1 0 3―1 0 4. [2] 谭凯丽,金环,张跷琳.乌司他丁的临床应用[ J ] .中国药物与临床, 2 0 1 0 , 2 ( 1 0 ) : 1 8 6―1 8 7 . [3] 蔡军,李定剐.乌司他丁的药理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J ]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2 0 0 3 ,1 2 ( 4) : 1 0 6―1 0 7 . 作者简介: 王良兵,男,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ICU,主治医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