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 40周年 陈锦华同志编著 以大事记方式 梳理两千年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大事辑览》 中日关系大事辑览 外交/政治/社会科学 书名:中日关系大事辑览 书号:978-7-300-14891-5 编者:陈锦华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1 定价:28.00元(平装本)、38.00元(精装本) ◎本书卖点 本书作者陈锦华长期担任重要职位,是中国改革不可或缺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曾获得日本天皇授予 的“旭日大绶章”,对中日关系有着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第一次以大事记的形式梳理两千余年来中日关系,资料丰富、完整,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2012年为中日邦交正常化 40周年,可配合纪念活动销售 ◎读者定位 一般大众/对中日关系感兴趣者/国际关系研究者 ◎建议上架 外交/政治//历史 ◎内容简介 该书以大事记的形式梳理两千余年来的中日关系,细致地展现了中日两国关系的历史脉络。该 书作者陈锦华同志曾长期担任重要岗位的领导职务,与日本各界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交往,曾获得日 本天皇授予的“旭日大绶章”,对中日关系有着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作者简介 陈锦华,安徽省青阳人,1929年7月生。陈锦华同志亲身经历了新时期许多国家大事的决策和 执行过程。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他直接参与国家大规模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设备的工作 ;七八十年代 出任上海市副市长,拨乱反正、筹建宝钢、筹建中石化公司,出任总经理; 90年代初期任国家体改 委主任;1993年起任国家计委主任;1998年后,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主持筹建博鳌亚洲论坛,出 访非洲加强中非关系,会见俄、日、古、美等国首脑。主要著作有〈〈国事忆述》等 ◎精彩序言 中日关系大事辑要 陈锦华 1998年11月26日,〈〈中日关于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 声明: “双方确认中日关系对两国均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双方认为,“正视过去以及正确认识历史, 是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基础。” 中日关系及其历史如此重要,应当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周恩来总理在祝贺中日邦交 正常化和欢迎日本田中首相宴会上的讲话指出:中日两国“有着两千年的友好来往和文化交流,两 国人民结成了深厚友谊,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一八九四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 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 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取。”本此要义,特就中日关系的有关大事辑为以下四题,以供研究。 一、 两千年的友好来往和文化交流 二、 半个世纪的侵略与反侵略 三、 新中国缔造对日新关系 四、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中日关系新篇章 中日关系及其重要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友好、合作的基础是国力强盛,是有吸引力、感召力 和影响力的先进文化,是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综合影响。日本民族的岛国心态由来已久,对强者 尊敬、结好,对弱者卑视、欺凌。中国与日本相处,应当紧紧把握日本民族的这个特性。中国必须 顺应世界潮流,坚持改革开放,励精图治,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使中日 和平友好有必需的实力保障,确保交往合作健康发展,防止历史悲剧重演。对于日本极少数人的右 翼势力,中日两国人民都要保持高度警惕,决不让他们破坏中日友好大局的阴谋得逞。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就是要让历史的友好之光和经验教训,指引后人的前进道路,让“一衣带水”的两个重 要国家,实现“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崇高目标。 ” ◎精彩节录 两千年的友好来往和文化交流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公元前二一九年)记有: 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 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 入海求仙人。”徐市即徐福,入海后,“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中国五代时期的后周僧人义楚, 在其〈〈六帖》中指出,“平原广泽”就是日本。明朝初年,日本和尚绝海中津到南京,向明太祖朱 元璋献诗,其中就写道“熊野峰前徐福祠” 。清朝晚期的黎庶昌、黄遵宪驻节日本,都到过徐福墓 并有题记诗文。徐福故事,史载有据。但徐福是否到达日本及其确切地点,史有存疑。徐福东渡求 仙,是中日两国间流传最早、最广的交往佳话。 。日本的考古资料证实,在日本的“绳纹文化”及其向“弥生文化”的过渡时期(约公元前 3 一2世纪前后),中国的农耕文化和水稻栽培技术, 以及铁器、青铜器的冶炼锻造技术开始传入日本, 是中日之间早期的经济技术和文化交流。 。在中国古代史籍中,把居住在日本群岛上的人称为倭人,称日本为倭国。这个称呼当时并无 禁忌,亦为日本人所承认,倭五王时代就曾主动要求中国南朝宋文帝册封其为倭国王。倭国正式更 名为日本,约在公元 670年(唐朝总章三年、倭天智九年)。中国早期记载中日间交往的史籍

文档评论(0)

wangxue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