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圈怪现象.ppt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术圈怪现象:学术权贵是如何产生的 近三十年来,中国教育与学术的繁荣背后,学术生态情境中有五个 现象也悄然形成,弊端渐显。它们是:学术圈子江湖化、学术品阶行 政化、学术管理公司化、学术资源私利化、学术精神庸俗化。时论的 学术腐败与此“五化”密切相关。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于:从长远看,这 样的“五化”会导致学术成果和学术价值的“虚”化,即学术成果既难以 发挥教人成“人”的真知功用,也难以夯实民族复兴大业的知识基础; 从当下的学术生态看,又会导致学术生存的两极分化,形成学术权贵 和学术贫民的强弱壁垒。 毋庸多论,学术权贵是指那些占据学术系统的要津,对学术资源 具有分配权和对学术活动具有主导权的学者。据实而观,一些学术权 贵也曾是“知识精英”,也曾以学术为业,求索和传播真知,为中国教 育和知识的系统化和现代化付出了艰辛努力。令人扼腕的是,这些人 后来逐渐远离乃至破坏了知识精英本该有的真知生产和德性培育基 本职责,转而有意无意地固化自己的既得利益,虚化学术价值,庸俗 学术精神,进而成为制造“学术贫民”的隐性力量。 从知识精英蜕变为学术权贵,其间有个过程。近二十多年来,有 部分知识精英对于名和利产生了错误认识,不再甘于坐冷板凳,热衷 于追名逐利。他们或者对于送上门的诱惑,不能坚守底线,放弃了立 场和原则,成为权势和资本的附庸,或者主动投怀送抱,兜售自己和 学术,使得自己和学术一起变成商品。如此情境中,知识—权力—资;本胶合在一起,知识精英渐成学术权贵。时下广被诟病的学—官、学 —商勾结,正是这种世俗化的异态反映,也是学术界“四风”问题的体 现。 学术权贵固位之后,在学术领域里,其身份与学术功用又有个异 化过程。一方面,他们是学术资源的主导者、学术规则的制定者、学 术成果的审查者;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学术资金的老板、学术江湖的 大佬、学术管理的 CEO。集此两面于一体,强势学术人物和学术利益 群体的出现,就自然而然了。与此相对,那些为职称与薪资奋斗与苦 恼的青年学人,也被迫成为弱势的“学术贫民”。进一??地,这个异化 的恶果直接显现为:阻滞了青年学人成为知识精英的步伐,在削弱整 个知识载体独立性的同时,也强化了他们的依附性。终而,整个真知 系统的更新会变得更为艰难,这在人文社科领域尤为明显。 学术权贵的产生与强势,实际上是他们罔顾真知乃至背叛真知的 结果。自有知识人以来,求真即是他们的天然使命,也是学术精神的 质地所在。但当下中国的学术论文数量与真知生产的质量过度失衡表 明,知识人的日常活动已经严重偏离了真知生产之道。某一课程有几 十种版本的教材,某一浅显主题有数以千计的论文,显现的何止是知 识生产的低水准重复,更是知识人为了一己之私罔顾真知的证据。尤 为荒谬的是,这些教材的主编者,几乎都由学术权贵担任,权贵的名 字往往也赫然在这些论文的作者之列。此类背叛在教育层面的恶果是:;3;4

文档评论(0)

moxideshijie20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