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0 年高考作文素材:名人家风的故事
良好的家风会让一个人变得越来越好,名人家风的
故事有哪些?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语文迷为大家整理的名人
家风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钱基博 钱基博乃一代国学大师,是学者、作
家钱钟书的父亲。
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痛打
一顿。 1926 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北上清华任教,寒假没
回无锡。此时的钱钟书正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
扎进了小说的世界。 等父亲回来考问功课, 钱钟书过不了关,
于是挨了打。
1929 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 钱基博还
时常写信给他。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
尤切要。”随后一封信则表示:“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
胜我,学问过我,我固心喜 ; 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
过我,我尤心慰。”希望钱钟书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 ; 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
钱基博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保持距离,埋首国学,
他这样告诫钱钟书,不过出于一个儒者的文化立场。
篇二:丰子恺 丰子恺育有七个子女,他认为童年是
人生的黄金时代,极力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
在生活中,丰子恺称外出做事为“无聊”,和孩子
们在一起则内心充满欢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饭,唱小曲逗孩子,画画引孩子笑,和孩子们特别亲近。有一次,长子瞻瞻要丰子恺抱他到车站去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
来”,到家时,却熟睡在父亲肩头,手里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感叹:“这是何等可
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 ! 大人间的所谓‘沉默’ 、‘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 ”
除了让孩子在爱的空气中自由成长,丰子恺还重视
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 1947 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 与子女”约法”,强调最多的便是“独立”,其中一条写道:“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
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 ”同时, 子女独立后, 要与父母分居,“双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属邻谊性质,绝非义务”。
篇三:曾国藩 曾国藩的家训,分散写在他的大量的家书中,在家族教化中作用不凡。次子曾纪泽,袭父一等毅勇侯爵,官至户部左侍郎。历使英、法、俄诸国,与俄人力争,毁崇厚巳订之约,更立新议,交还伊犁及乌众岛山,帖克斯川诸要隘,有功于新疆甚大。在出使任内,深入了解各国历史、国情,研究国际公法,考察西欧诸国工、商业及社会情况。又将使馆馆址由租赁改为自建,亲自负责图书、器物购置,务使使馆规模不失大国风度,亦不流于奢靡。驻外严于操远,节约公费,摒弃贪劣,倡导廉洁之风,为外人所
敬重。季女曾纪芬福寿全归,可以说完全得力于她父亲传给她的一套治家修身办法。曾纪芬一直记着父亲曾国藩对她讲的话:“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
金遗子孙为可羞。 盖子孙若贤, 则不靠父辈, 亦能自觅衣食 ; 子孙若不贤,则多积一钱,必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
大玷家声。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以银钱予后人。”“吾辈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勤俭二字,别无他法。”曾纪芬自奉俭约,即使后来年纪大了,每届大寿,子女想送些珍贵的礼物来,都一定会被她阻止。曾纪芬对子女的教育从不放松。即使对已经成年的子女,仍随时耳提面命,管束查察从不疏忽。她说:“教导儿女要在不求小就而求大成,当从大处着想,不可娇爱过甚。尤在父母志趣高明,切实提携,使子女力争上进,才能使子女他日成为社会上大有作为的人。”她的第四子聂其杰重视聂家、曾家的先祖述言,出版成书推广,还以“联络家庭之情感,切磋其道义”为宗旨,创办《家声》等家庭刊物,成为中外仅见的文化现象。
篇四:郑板桥 郑板桥,山东潍县 ( 即今山东潍坊
市 ) 当知县,他为官清廉,关心民生,政绩甚佳,百姓对
他的评价也很高。后来,这一地方碰上了 灾 荒 年,他请
求赈济灾民,却因此而获罪,便辞官回到家中,以卖书画为
生。
郑板桥出身贫寒,所以能理解贫苦人的艰辛,从来
不以富贵贫贱论人。当他还是个秀才的时候,偶而翻检家中
的旧书箱,见到家中佣人的前辈所签的卖身契据等,就马上
拿去烧掉。他决不还给佣人本人,或者自己仔细看看契据的
内容,就是怕佣人知道了感到难堪。真是体贴佣人,心情入
微啊 !
郑板桥长大后,自己当了家,在雇用佣人的时候,从来不要求对方和自己立契约。佣人自己如果觉得合适,就留下 ; 如果不满意,就自由离去。郑板桥的用意,是不想让后世子孙借此逼勒、苛求家中的佣人。
郑板桥后来到山东范县、潍县等地做官,他不放心家中,经常写信回家,教育在家中当家的堂弟郑墨。他谆谆告诫郑墨,不要以富贵贫贱论人,要宽厚对待家中的佣人,并将自己当年悄悄烧掉佣人的前辈所订立的契据、从不要求佣人立契据之事,讲给堂弟听 ; 又教育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