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成渝经济区形成及发展的基础(一)
【摘要】成渝经济区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和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它的范围虽然还没有完全明确界定,但其形成和发展具有法律政策基础、历史文化基础、地理区位基础、资源基础和产业基础。因此,成渝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关键词】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资源基础成渝经济区是以成都、重庆两个特大城市为两极核心,以川西经济带和川东重庆经济带为两头,以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长江水运航线为纽带,形成的“工”字形沿线带状城市区;包括除攀枝花市、广元市、巴中市与甘阿凉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外的四川省其他地区以及除黔江、酉阳、秀山之外的重庆市其他地区;面积为20多万平方公里,占四川和重庆总面积56.74万平方公里的40%左右;人口为9800多万,占四川和重庆总人口的85%左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88人;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6200多亿元,占四川和重庆国内生产总值的93%左右,人均GDP为6000多元,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19:42:39;区域内合计县级行政单位142个,城市35个,其中特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16个,小城市17个,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城市群之一。成渝经济区内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核心区域是成都(9城区)和重庆(9城区);第二层次是沿成渝交通沿线的中小城市;第三层次是两地下辖的县市以及广大的经济腹地。成渝经济区的辐射范围包括了整个西南地区,是我国西部人口与城镇数量最密集、工农业生产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这一经济圈在长江上游乃至我国西南部具有重要的地位。一、成渝经济区形成和发展的法律政策基础2005年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要贯彻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方针,把现有经济基础较好、区位优势明显、人口较为密集、沿交通干线和城市枢纽的一些地区,作为西部开发的重点区域,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2007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都和重庆同时成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继南部的深圳、东部的上海浦东、北部的天津滨海之后,我国的第四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为成渝经济区的全面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继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经济圈两个区域规划基本编制完成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启动成渝经济区规划编制前期研究工作。2007年6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集四川省、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有关人员召开了成渝经济区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座谈会,正式通报成渝经济区规划已纳入国家区域规划编制工作范畴,并就如何作好相关前期工作交换了意见。从国家的宏观战略和政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来看,成渝经济区形成和发展的政策基础已经具备,将来也会有一些中央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成渝经济区的发展。二、成渝经济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文化基础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兼及周边地区而风俗略同的巴蜀文化区的腹心地区大致与今日四川省和重庆市的区域相当。公元前316年巴、蜀统一于秦后,巴和蜀分别作为川东、川西的政治经济中心的这个格局连同巴和蜀的名称,便一同保存了下来,直到今天。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已有5000余年发展历程,在中国上古三大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与齐鲁文化、三晋文化等地地域文化共同构成辉煌灿烂的中国文明。巴蜀大地是中华民族的又一摇篮,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巴蜀文化是川渝两地人民共同创造的,早已融为一体,成渝两市以及成渝走廊内民间的亲情、血缘关系早已密不可分。自古以来,川渝两地一家亲,作为近邻,川渝饮同一江水,说一样的方言,看一样的川戏,好一样的“麻辣”。两地山水相连,地缘相亲,民俗相同,文化相融,血浓于水的兄弟情谊让两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成都和重庆是巴蜀文化沉甸最深厚的地区,长久以来也一直作为一种共同文化类型而存在。文化传统对经济建设的影响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文化传统会使人们对建设成渝经济走廊产生认同,广大民众会积极支持和参与。三、成渝经济区形成和发展的地理区位基础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域空间来看,成渝经济区位于中国的中心地带,它北接陕甘,南连云贵,西通西藏,东邻湘鄂,处于东西结合、南北交汇的中间地带,经济较四周发达,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从东中西三大区域看,它通过长江可以贯通中东,直至沿海最发达地区。从国家安全战略角度看,无论战争样式怎样变化,成渝经济区始终是祖国的战略后方和国防安全基地;从西部大开发的角度看,北部的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和南边的南贵昆经济区只有点状的城市而没有密集的城市群,以成渝经济为核心的长江上游经济带可以推动这两个成长中经济区的发展,成为西部大开发的火车头。成渝间地缘关系随现代交通的发达愈来愈密切。建国后国家先后在成渝沿线建成渝铁路、内宜铁路,扩建了成渝铁路,尤其是成渝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使成渝间时空距离缩短为3小时左右;加上峨自铁路,内宜铁路和内昆铁路、川云高速公路、隆黄铁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