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角形面积公式之水平宽铅垂高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较多, 而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三边都不与坐标轴平行的三角形面积一般会采用割补形来求解,但有时采用水平宽铅垂高面积公式会更加的方便 .
公式呈现
如右图所示,过 △ ABC 三个顶点分别作 x 轴的垂线,其中过 A,C 两条垂线与 x 轴交于点 E,F,线段 EF 的长度称为 △ABC 的水平宽,而过 B 点
y C
D
铅垂高
B
A
水平宽
O E F
x
的垂线与边 AC 交于点 D,线段 BD 的长度称为铅垂高,则
S△ABC= 1 EF BD ,
2
此即为三角形水平宽铅垂高面积公式,其中水平宽
EF 通常取最外两条垂线的宽
度,对应铅垂高取经过夹在中间的顶点(
B)与边( AC)交点( D )之间的距离 .
公式推导
如右图,过点 A, C 作铅垂高 BD 上的高 AG,CH,则有 S△
=S△
△
=
ABC
ABD+S
BCD
1
AG BD
1
CH BD = 1
AG CH BD = 1
EF BD .
2
2
2
2
公式应用 1——上下垂线
例 1(适合八年级)
如图,已知边长为 a 的正方形
E
A
ABCD , E 为 AD 的中点, P 为 CE 的中点, F 为 BP 的
中点,则△ BFD 的面积是(
).
A. 1 a2
B. 1 a2
C. 1 a2
D.
1 a2
P
8
16
32
64
说明:本题可以连结 CF,由△ BCD 的面积减去 △BCF
与 △CDF 的面积求解,也可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F
利用三角形水平宽铅垂高面积公式求得 .
B
解析:不妨以 B 为原点, BC 为 x 轴, BA 为 y 轴
y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点
C 坐标为( a,0),
E
A
D
点 D 坐标为( a,a),
E 为 AD 的中点,∴点 E 坐标为( 1 a,a),
2
P
G
F
O(B) C
D
C
x
P 为 CE 的中点,∴点 P 坐标为( 3 a, 1 a),
42
F 为 BP 的中点,∴点 F 坐标为( 3 a, 1 a).
84
过 F 点作 BC 的垂线交 BD 于点 G,则点 G 的横坐标为
式为 y x ,∴点 G 的纵坐标为 3 a ,
8
∴△ BDF 的铅垂高 FG = 3
-
1
= 1
a
,
4
8
8
∴ S△ BDF= 1
BC FG
1
a
1
a
1
a2 .
2
2
8
16
公式应用 2——左右垂线
例 2(适合八年级)
如图,直线 y
3 x 1与
3
x 轴, y 轴分别交于点 A, B,以线段 AB 为直角
边 在 第 一 象 限 内 作 等 腰 直 角 △ABC , 且 P
1
∠ BAC=90°.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 P a, ,
a ,又直线 BD 的解析
8
y
C
B
x
O A
且△ ABP 的面积与 Rt△ ABC 的面积相等, 求 a 的
.
说明:本题常见解法有三, 一是连结 OP,△ABP
P
的面积=△ AOB 面积 +△BOP 面积-△ AOP 面积,然后用 a 的代数式表示, 与 Rt△ABC 的面积相等列方程求解;
二是将点 C 沿 AB 翻折到 C’位置,则△ ABC 面积与
ABC’面积相等, 若△ ABP 的面积与 Rt△ABC 的面积相等,则可得 PC’AB//,因此,可以由点 A, C 坐标先求 C’坐标,再根据 AB 的斜率与点 C’坐标求直线 PC’ 的解析式,将点 P 纵坐标代入,即可求 a 的值 .
三是考虑水平宽铅垂高公式来计算,但如果从 A,B,P为复杂,不妨换个角度应用公式, 即
从 A,B,P 向 y 轴作垂线(即左右
P
y
B
O
y
B
P
O A
C
三点向 x 轴作垂线,较
y
B
E
C
x
A
C
x
C
x
O A
方向作垂线),仿公式求解 .现解析如下 .
解析:过 A,B,P 三点作 y 轴的垂线,则 OB 可以看成公式中的水平宽,而 PE 可以看成公式中的铅垂高,(不习惯的同学可以将屏幕或头转个 90 度)由 AB 的
解析式可以得 OA=
3 ,OB=1,而 P 的纵坐标为 1
,所以 E 为 AB 的中点,
2
所以 PE=-a+
3 ,
2
从而有 1
2
2
1
1
a
3
,
2
2
2
解得 a
3
4 .
2
公式应用 3——内外垂线
从例 2 可以看到,三条垂线不一定作向 x 轴,也可以作向 y 轴,仿公式用即
可 .一般地,水平宽取的是最外的两条直线的距离,但这个做法不是绝对的,有
时根据需要也可以取任意两条直线的宽度,则公式可以变化为:
EF CG .
2
y
简单推导:
△
= S△
- △
= 1
1
S
ABC
ACG
S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