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高考语文模拟】【解析版】吉林省普通高中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合模拟语文试题-.pdf

【K12高考语文模拟】【解析版】吉林省普通高中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合模拟语文试题-.pdf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K12 高考语文模拟 吉林省普通高中 2019 届届高三第三次联合模拟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书法是历史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书法艺术探索的影响下,一些书法作品片面追求书法的 “线条质量”,甚至无底线地戏谑汉字,造成文本不可识读,丧失了对汉字、书法的基本尊重。一些学书 者曲解“笔墨当随时代”之内涵,抛开传统,求新求异,频频写出“怪书”“丑书”,让业内人士摇头, 让书法爱好者一头雾水。其实,“笔墨当随时代”的本意是希望艺术家能创作出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而 非背离传统创造所谓的“新”笔墨、“新”面目。 汉字天覆地载、严谨优美的造型结构,深藏着先民的美学智慧。不夸张地讲,了解中国书法中有关汉 字的结构原理,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中国美学。 不论是商周时期的金文, 汉代的隶书, 还是唐代的楷书, 其结字原则都是拱向一个中心,书写时严格遵循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笔画顺序,呈现出紧凑有序、大方 得体、匀称美观的汉字形象。汉字结构的平中寓奇、险中求胜,汉字笔画的劲健内敛、刚柔相济,以及书 法布局的计白当黑、虚实相生,都极大强化了汉字书写的内在张力,影响着书法的审美取向。因此,缺乏 对汉字与文本的研究,就相当于丢掉书法之根,符号化的汉字线条终究无法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当下一些书法家见作品不见风格,真正能写出自己风格的大家并不多。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 当代学书者对古人书风的研习不足,从而导致创新不足。古人书风有千百种,学习时应抽丝剥茧,找到其 中不变的精神为我所用。张芝、郑道昭等人书风强劲阳刚,有正大气象;欧阳询、黄庭坚等人书风儒雅纯 正,耐人寻味;张旭、王铎等人书风气势恢宏,豪迈不羁。近现代,沙孟海书风沉雄朴茂,苍厚古拙,有 金石之气; 赵朴初书风儒雅隽秀, 蕴藉内敛, 有书卷之气……他们的书法风格各异, 个性突出。 风格即人。 这些书法风格均在守正的基础上实现出新,在汲取书法优秀传统精华的基础上各有优长,值得学书者深入 研究。 书法风格是书法的艺术语言,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审美标准之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审美标准无 外乎真、善、美,这也是所有学书者创作时都应坚守的审美标准。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审美标准,还需进一步加深对书法审美情感的认识。书法审美情感,一般分为 两种。一种是感性审美情感,另一种是理性审美情感。两种情感之间呈递进和互相深化的关系,没有感性 审美情感阶段就没有理性审美情感阶段,没有理性审美情感阶段就无法创作出有高度的作品。存在于认识 过程中的递进情感,一般总是由初始对书法的兴趣进而步入到对书法的理性把握,这是一个对书法贯穿始 终的,甚至是周而复始的认识过程。因此,再难的字体、字帖,最终临习到手总归不是太难,但要形成自 己的书法风格,则非尽毕生精力与功夫不可。 当然,在书法创作实践中,情感的表现是多样的,也是复杂的,反映在作品中最高级的东西,即真实 纯净的情感,常常是理性审美情感与感性审美情感的交辉。所以,当书法进入到创作实践中时,所谓“灵 如果没有你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K12 高考语文模拟 感”往往是一种触发;所谓“激情”,则是一种唤起。了解这一规律,才能更好地提升书法审美认知,在 创作实践中守正出新。 (摘编自刘锁祥《在创作实践中守正出新》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笔墨当随时代”并非要求人们置我国书法优秀传统于不顾,而是作品要有时代感。 B. 当前一些大家虽有作品但却无法形成自己的风格是因其没有汲取书法优秀传统精华。 C. 汉宁追求平中寓奇、险中求胜结构,造型可谓天覆地载、严谨优美,凸显审美特征。 D. 书法创作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真善美的原则标准,这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审美标准。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一针见血,直指当前书法作品和学书者曲解“笔墨当随时代”内涵。 B. 第二段从汉字结构造型的审美研究深入剖析片面追求汉字“线条质量”的严重危害。 C. 文中列举不同时代书法家的风格之例,旨在论证“大家”书风凸显个性,值得学书者研究。 D. 结尾段在对书法创作实践中复杂多样的情感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书法创作应有的态度。 3. 根据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阿里巴巴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