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高考语文模拟】【解析版】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pdf

【K12高考语文模拟】【解析版】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pdf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K12 高考语文模拟 达州市普通高中 2019 届第二次诊断性测试 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 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 ( 王阳明语 ) 不论是“心即理”还是“致良知”,从字面上看都 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这种主观性可表现为自我生命活力的释放, 也可能表现为随心所欲、 恣意妾为。 所以, 在心学体系里,王阳明对个体的主观意念做了限制,提出了明确的修养功夫论,这里的“知行合一”具有 明显的道德内省标准,心有邪念,即是行恶。此外,“知行合一”作为一种自我要求更是为了避免知而不 行,只满足于训话条理和口舌之争。“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 学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功,负此耳 ! ”( 王阳明语 ) 日本学者冈田武彦认为:“阳明 学是培根之学’,偏重实行和事上磨炼,是其精神要旨所在,知而不行,只是不知,”企业家立“知行合 一”之旨,便意味着严格自我要求的开始。 “知”有其独特的哲学含义,与“良知”相近,知行合一即表现为我的“良知”须化为真切实在的行 为,而我的所作所为又都符合我的“良知”。这里有着怎样的境界寓意?知行合一的状态又具体化为“致 良知”的过程,“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 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 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 王阳明语 ) “归于寂”不是客观上的不存在,而是个体主观觉知的灭寂,即主观之 间的隔绝,它表明一种我与万物相“绝”的状态,“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 矣。” ( 王阳明语 ) 王阳明所说的“天下无心外之物”意味着使万物皆得吾心之理,也就是个体德性向客观 事物的迁移, 与之相对, 这表明的是我与万物相“通”的状态, 良知是个体的内在本质力量, “知行合一” 就是把这种内在的本质力量,体现到个体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自体的中正向客 观性的迁移,实现自我价值的社会性存在。 在企业经管中,这意味着辩证理性的利他精神,企业有了这种利他精神,就能同时实现企业发展与员 工幸福、 企业盈利与顾客满意的目标。 超越“小我”而观“大我”, 人的视角和世界观都会随之发生变化, 企业家收获经济成就的同时,也收获人格成就。企业家的最高形象如同“企业图腾”般存在,通过第一个 阶段的自我修养达到第二个层次,也通过第一个阶段的言传身教,从而影响到每一个企业成员,“无为而 民自化”。 企业家的个人境界与企业的卓越发展同步并行, 企业家的价值追求与员工的价值实现同道相益, 这样的企业一定是长盛不衰、基业长青。 ( 摘编自《经营与管理》 2019 年第二期《“阳明心学”对现代企业经营的启示》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心即理”和“致良知”,是主观的东西,都表现为自我生命活力的释放和随心所欲、恣意妄为。 如果没有你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K12 高考语文模拟 B. 王阳明所说的“天下无心外之物”意味着使万物皆得吾心之理,表明的是我与万物相“通”的状 态。 C. 我的所作所为都要符合我的“良知”,而我的“良知”须化为我的所作所为,这是“致良知”的 具体表现。 D. 如果把“知行合一”作为自我要求,目的虽然是避免知而不行,但只能满足于训话条理和口舌之 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知行合一”的自我要求到超越自我的生命境界再到企业的经营境界层层深入论述。 B.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引用了王阳明的不少语录,增强了说服力,使论点更加明确。 C. 文章在分析具体概念时用了比较的手法,使概念的界定更加准确,使读者容易理解。 D. 文章用冈田武彦的看法来证明企业家践行“知行合一”要严格地从自我要求开始。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阳明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阿里巴巴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