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档
“传承红色基因,抒写时代感悟”中小学生征文 初中组
回顾峥嵘岁月,展望美好未来
张掖市第五中学初一( 3 )班 李晓菲
指导教师:管玉凤
文档
回顾峥嵘岁月,展望美好未来
天空,呈现着血光;太阳,被血液浸染得通红。血一滴一滴地流淌而成河流,从祁连山北麓冰天雪地的山川脚下流入沙尘滚滚、戈壁荒凉的河西走廊,融入广袤的高远、荒野、云空,以沉默的方式写在历史的无字碑上
枪声、炮声从 1936 年冬天响起,远远传过 1937 年,直到今天。阴霾的天空中雪花飞舞,一个个铿锵贞烈的姐妹面
对狂奔而来的铁蹄,牙缝里咀嚼着怒火,乱发飘扬成旗帜,怒目观天,眸子里燃起一缕缕的刃光,刺入祁连山高高的峰巅。
巍巍祁连山不会忘记, 80 年前,有一支“妇女抗日先锋团”,为打通国际通道,她们与红西路军一道西渡黄河,在穿越河西走廊途中遭到西北军阀马步芳部的围追剿杀。“娘子军”们与敌人浴血奋战、碧血黄沙,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震古烁今、感天动地的英雄篇章。
时光荏苒, 80 年过去了。如今,在早年去世的红西路军
老战士们的墓碑上,斧凿刀刻的字迹已经模糊。今年 7 月下旬,贵州省组成军地慰问团,千里迢迢远赴甘肃省兰州市八
文档
里镇,看望慰问了 96 岁高龄的贵州籍红西路军女战士陈慧芳老人,听她讲述了心中那尘封已久的故事。
陈慧芳老人依稀记得, 她的老家在贵阳市白马洞街上, 十几岁时母亲突然离家出走。 一天,她在寻找母亲时遇见红军,于是就参加了红军,被编在少先团。她说:“那时,吃的困
难,穿得破烂,我们抽空就自己打草鞋。过草地时饿得吐酸水,闻到战友们烤皮鞋的味道都觉得香得很。后来我被编进妇女团。打腊子口那一仗,我们妇女团也上了,死伤不少。后来过腊子口,到会宁,三个方面军会师。红军部队渡过黄河西征时,我们唱着战歌,好雄壮啊!”
7 月 23 日下午,慰问团一行驱车沿着河西走廊,向当年
红军西路军征战地高台进发,去追寻、探访当年红西路军战斗的足迹。途中,车内播放的长征组歌,把人们的思绪带到那战火纷飞的岁月——
1936 年 10 月,妇女先锋团随红四方面军总部渡过黄河
后,即与其他部队一起, 面对密集的战事。 她们首战吴家山、
大捷一条山、坚守永昌城、攻克高台、山丹城。 10 月底,妇
女先锋团随红 30 军进至一条山,便与前来堵截的马家军展
开激战,妇女团缴获骆驼 30 匹。 11 月上旬,妇女团随主力
进到古浪的大靖、土门一带, 1 营、 2 营安全通过敌人封锁
文档
线, 3 营被阻截。女战士们英勇地与敌人展开搏斗,子弹、
手榴弹打完后,便挥舞大刀与敌拼杀。 3 营 100 多名指战员用鲜血和生命为部队趟开一条血路。
高台攻防战是整个西征中最为惊心动魄、悲壮惨烈的一
幕。 1937 年元旦拂晓,马步芳、马步青部 5 个骑兵旅、个步兵团及炮兵团、民团共 2 万余人向高台城蜂拥扑来。红五军主力被迫全部退守城内。 1 月 20 日,敌倾力攻城,城
2
墙被打开好几处缺口,红五军和妇女团战士全部上到城头奋
力抗击。 女战士们英勇杀敌, 刺刀大刀卷缺了, 就用石头砸,用牙齿咬,直到最后扭住敌人滚下城墙同归于尽。
在经历 5 个多月 80 多次战斗后,妇女团伤亡最为惨重,只存活 300 余人。陈慧芳老人记得, 出发前妇女团有千多人,她说:“名义上是妇女,其实也跟男的一样,除了要一样的
参与战斗,西路军没有运输部队,也没有运输车,子弹等武器都是女红军在背。女战友们被俘后,有的吞针自杀,有的越狱逃跑,有的惨遭杀戮,有的被转卖不知所终,最后被营救回到延安的只是极少数。”
“当时我和一些战友被抓进一座大庙, 因为是女兵, 所以侥幸没有被杀,而是被押去青海,一路上受尽凌辱。到了西
宁,我们又被押送到青海一个毛纺厂做工。”陈慧芳老人回
文档
忆道。后来,陈慧芳老人九死一生逃离出来, 却找不到组织,只好在兰州一家印刷厂当了名装订工。新中国成立后,她的
西路军女战士身份得到政府的确认,自己也与一位曾经是抗美援朝志愿军的转业军人结了婚,二人相依相伴走过了幸福的后半生。
陈慧芳老人一生没有生育,她把爱都给了那些可怜的孤儿,先后收养过多名孩子。目前和老人一起生活的是她的养孙朱建华,他也是老人 40 年前收养的最后一个孩子。老人现在与孙子一家四口居住在由兰州市民政局给她安置的住
所里,同享天伦之乐,小屋里常常充满笑声。说到这些,老人满怀感激之情:“党和政府对我们很好,我当年跟共产党走,从来没有后悔过,如果有来生,我还当共产党!”
在风雨如磐的岁月里,陈慧芳和众多红西路军女战士一道,用脚板丈量了甘肃西部的雪山、草地、戈壁,用血汗浇灌了祁连山的雪莲,用生命和意志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英勇悲壮的一页!
沙渺渺,风凄凄,远离芳草地,只见雪纷飞。稔知死者英灵别,安问生者怎样口, ?沙茫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