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时代下的人物悲剧
摘要:窦婴作为西汉中期的重要人物,曾在景武两帝时期的朝政中起到了重要影响,其为人豪爽、喜欢结交朋友,但最终因为得罪武帝舅舅丞相田蚡而被弃市。后世论者多从窦婴自身性格以及田蚡小人心肠入手分析,而忽视了当时大的时代背景——封建中央集权的急速发展。本文将列出历来论者的几种主要观点,并着重从此大背景下进行分析窦婴之死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中央集权;外戚;大一统;皇权
西汉时期的一个明显的政治特点就是皇后(皇太后)在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其宗族中人即外戚,也在皇后的庇护和提携下进入了政治舞台,其中,文帝窦皇后的侄儿窦婴与景帝王皇后的弟弟田蚡在武帝时期进行了一次生死较量,结果却两败俱伤——窦婴被弃市,田蚡精神错乱而死。窦婴之死的原因是复杂的,有自己的“不知时变”[1],有灌夫的“无术而不逊”[2],也有田蚡的阴险报复,但是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往往被忽略,那就是西汉中期迅速加强的中央专制集权,论者将列出历来论者的几种主要观点,并着重从此大背景下分析窦婴之死的深层原因。
一、窦婴被杀事件简述
西汉时期,外戚作为特殊的政治力量一直活跃在政治舞台之上,一直处于汉王朝政权的中心位置,而且掌握着十分重要的政治权利。窦婴与田蚡作为汉武帝统治前期的两位丞相,在当时的政坛上尊儒抑道,权倾一时,成为一时风云人物。
但是,在太皇太后窦氏逝世后,两人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窦婴渐渐失势不得志,许多原来依附窦婴的门客都投到丞相武安侯田蚡门下只有灌夫与窦婴相往来。原来对窦婴十分恭敬的田蚡日益骄横,权势熏天。窦婴就想“倚夫引绳排根生平慕之后弃者。夫亦得婴通列侯宗室为名高”[3]。
经过了“宴请田蚡”与“城南索田”事件后,在田蚡的婚宴上,灌夫使酒骂座,得罪了田蚡。矛盾爆发后,田蚡抓住灌夫,并抓捕可能泄露自己阴私的灌氏家人。为了营救灌夫,窦婴上书武帝,武帝进行“东朝廷辩”,窦婴非但没有救出灌夫,反而被下狱,窦婴引为最后救命稻草的景帝诏书也没有在尚书中找到。最终在田蚡的陷害下,元光四年初,窦婴被处死。
二、关于窦婴之死的几种主要看法
后世论者在论及此事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窦婴自身性格问题。部分学者认为窦婴性格耿直、不能忍受丝毫逆境,对田蚡和自身际遇的此消彼长心态不够平衡,导致自己被杀。如司马迁在《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中写道:“魏其之举以吴、楚。武安之贵在日、月之际。然魏其不知时变。[4]”就指出了窦婴之死的自身原因。
2、灌夫的拖累。灌夫喜好使酒骂座,酒后自制能力极差,在田蚡的喜宴上出言不逊,得罪了田蚡,也连累了窦婴。
3、田蚡的陷害。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田蚡生性阴险,挟嫌报复,仗势压人,最终将灌夫与窦婴害死。
三、从封建中央集权加剧的角度看窦婴之死
论者认为,以上观点均从不同方面揭示了导致窦婴死亡的原因,但是,往往仅是就事论事,没有从整体时代背景上去把握这一事件表面下所隐藏的历史信息。
1、西汉前期的中央集权力量发展形势
中国的封建社会始于战国时期,而秦始皇灭六国后建立的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国家。许多制度尚处于始创阶段,并不完善。
西汉初建立时,在许多制度上承袭秦制,但汉初统治者反思秦失天下的历史教训,反感秦政苛刻残暴,崇尚黄老无为思想,所以并非完全承袭秦制,比如秦制无军功者不得封侯,纵使是皇帝子女,也是如此。这就导致皇室力量薄弱,无力制约专权大臣。汉高祖以“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割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5]”而中央直辖的地区只有区区十五郡而已。
高祖如此做法,自然不是为了削弱中央,而是希望通过骨肉亲情巩固中央统治,使这些刘姓诸侯王国成为中央的藩屏。但是权力斗争的客观规律并非人的主观意志所能左右,在汉高祖死去不久,这些本应巩固中央政府的地方势力,却一步步发展为中央政府的潜在威胁。中央政府历代最高统治者,如吕后、文帝、景帝、武帝都为加强中央集权而不遗余力。文帝诛济北王、景帝平七国之乱,就是突出的例证。“这些政治斗争,正是西汉政权由地方割据走向中央集权之具体的过程。[6]”
2、西汉中期武帝加强集权,君权与相权矛盾激化
到了汉武帝时期,经过几代统治者的努力,中央集权制度彻底建立起来。武帝一心想要加强中央集权——即皇帝手中的权力,这就决定了武帝与均担任过丞相职务的窦、王二人会有巨大的矛盾。例如在用人权力上,“(丞相田蚡)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7]”丞相的选拔任用官员权力过大遭到了汉武帝的极大不满,故而在政治上设立由大将军、尚书令等组成的内朝,削弱了原本位高权重的丞相的权力。
在封建个人独裁时代,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的个人因素将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