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标与教材分析报告.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v1.0可编辑可修改 v1.0可编辑可修改 PAGE PAGE # 物理课标与教材分析报告 课程标准研究: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中要求学生经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初 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 发展的影响,同时为下一步选学模块做准备。 从教纲、考纲上看,匀速圆周运动是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上一个重要内容。 在 高考中,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分别作为一级考点、 二级考点。知 识与技能要求是:理解向心力的来源。目标要求是:掌握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 计算公式。 可见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在高中的课程中是比较重要的, 也是考试常考的内 容。 在高考中的地位,从近几年高考试题分布上看,通过对比四川高考卷和全国 课标卷的考题,也可以看出匀速圆周运动的重要性。 四川高考卷 分数 比重 全国课标卷 分数 比 上重 2014年11题 17 % 2014年17题 7 % % 20 % 2013年11题 19 2013年21和24题 2012年25题 20 % 2012年25题 18 % 教科书分析: 1)从目前我们四川使用的教科版教科书来看, 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放在必修 2第2章第2 节,上承抛体运动下接万有引力定律。教材开始就通过一个小的活动来感受向心力。 紧接着通过生活实例引出向心力的概念,然后交流讨论力的大小和方向等等。 (j)u (j)u球嘔哋戍的咐 力*绕地琲做匀速 (b)诟乐场輕的”啟转秋FS疋嘔和 利吊US的拉力興同作用*在水平面m 做匀姓1拥h勺迫动 跑*研宪向心力叮半悴 之间附瓷呆lt|2-2-4研究问心力勺质燉 之间的賞系最后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引出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来结尾。并由“神州”五号飞船为例题,应用向心力, 跑*研宪向心力叮半悴 之间附瓷呆 lt|2-2-4研究问心力勺质燉 之间的賞系 最后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引出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来结尾。 并由“神州”五号飞船为例题,应用向心力, 通过实验探究,如下图的实验装置来给出向心力的大小。 图2-2-5 研究向-CJj 度之I囲的X;系 在整过过程中,逻辑清晰,思维严密,值得注意的是整节涉及了大量的实验,和交流讨 论,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思考动手能力,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点。 2)再来看人教版的教科书。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同样是放在必修 2,但是人教版把向心加 速度和向心力分为 2节的内容来讲,并且是先讲的向心加速度,然后再讲的向心力。 人教版也是首先通过实际生活,小实验来给出向心加速度的定义和公式。 然后是思考讨论,加上大量的作业题型。 下一节讲向心力的时候,人教版是先给出向心力的定义公式,然后再用圆锥摆验证。 后面同样有大量的作业题型和实验。 3)最后再来分析一下沪科版教材。在沪科版中,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同样是放在必修 2 之中,但是没有分别作为一节单独来讲, 而是放在了圆周运动中。同样是运用大量实验, 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得出或者验证结论,最后用习题巩固知识点。 从三个不同版本的教材来看, 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这两个知识点上, 作者都是通过大 量实验,和学生间的交流讨论, 来提高学生的合作思考, 动手的能力, 把物理理论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这也是新课标下学生需要提高的技 教学案例分析: F面是江苏省苏州中学老师讲的一堂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课程。我做了如下分析: 上课前,老师先用“水流星”实验和播放自行车比赛的视频来引入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 和向心加速度。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不倒出来。然后让同学们思考讨论其中涉及到的运动和力 现象。 在引出新课之后,老师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教材上“体验手拉绳的力” 这个实验,和展 示地球公转的现象。 经过学生交流讨论后老师就顺理成章的导出向心力的定义及其公式。 接着老师再通过实验, 给出向心加速度的公式, 最后再解答开始“水流星”提出的问题。 从整堂课来看,老师的逻辑清晰,思维严密, 课堂上充分带动学生交流讨论,通过大量 的实验来导出定义和公式, 课堂生动活泼,符合新课标形势下提升学生动脑动手的目的。 但 是没有例题来巩固知识。由于大量的实验,略显啰嗦,导致知识点不能一次讲完。 张琦 ( 四川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2014级物理学53)

文档评论(0)

yilinshanzhu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