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伊索寓言》学习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伊索寓言》 教学目标: 理清文中作者的阅读感受,认真探讨文章的中心意思。 2、理解文章中难句,体会这些句子中隐含的意思。 3、抓住文中词语,体会作者语言风趣的特点。 4、了解本文把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的写法, 练习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探讨中心,理解语句。 难点: 体会难句的隐含意思 教学方法: 发现式阅读训练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问:从小学到现在,学过哪些寓言(学生回答) 问:什么是寓言(学生回答) 明确:一种带有劝喻性或讽刺性的小故事,常用夸张手法描写人物或把动植物与无生物拟人化, 使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从简单而又明白易懂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在阶级社会, 它是人民群众在没有言论自由的情况下,揭露统治阶级的一种曲折、隐晦的斗争手段,故又被称为“奴隶的语言” 。问:有谁知道《伊索寓言》 (学生回答) 明确:《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 6 世纪古希腊被释放奴隶伊索所编,搜集有古希腊民间讽喻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三百五十余篇。 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 总结,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和被压迫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伊索寓言》毕竟是公元前 6 世纪的奴隶所作,寓言的内涵带有其阶级局限性和当时的社会特点。 那么,当时间转入到 21 世纪,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和审视这些寓言的内涵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进入钱钟书先生写的《读〈伊索寓言〉 》。 二、介绍作者 1、学生自读课后有关资料,划出相关信息。 2、检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 自幼受到传统经史方面的教育, 同时不间断地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读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散文 和小说都具有机智隽永的特点, 特别是他的讽刺性长篇小说 《围城》,妙喻连篇,刻画人物惟妙惟肖。他的代表作有,学术论着《谈艺录》 《管锥编》,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人·鬼·兽》和长篇小说《围城》。 三、课文研读 1、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导入( 1-2 )——从两类人、两种关系入手读后感主体( 3-12 )——借《伊索寓言》里九个故事联类引申,洞烛世相,一一纠正浅薄的见解,表达作者独到之见 总结( 13)——全文总结 2、学生揣读第一部分,鼓励发现问题,质疑讨论。 1)为什么要从两类人、两种关系说起明确: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经验,以此入题,容易理解我们思慕古代,有如大人喜欢小孩子一样。说两类人,目的是说大人与小孩子的关系,第二种人只是一个比较,有比较,就清楚大人对小孩子的喜欢含有卖老(居高临下,摆老资格)的成分。作者对下面九个寓言故事的纠正,在第一部分中立下了基调。 2)“没有老头子肯承认自己是衰朽顽固的, 所以我们也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这句话怎么理解明确:这句话是反语,用于讽刺。现代和古代相比,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当然 大大进步了。但根据人类进化历程, 过去的人们思想比较简单、 纯朴、幼稚;而现在社会的阴暗面也远比古代丑恶复杂。 在这方面,所谓“进步”,只是越来越狡猾,把狡猾也看作进步,以至“相信现代一切, 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 ,显然是自以为是,缺乏自知之明。 3、研读第二部分,思考“它至少给我们三重安慰”应如何理解明确:“三重安慰”都是讽刺。 第一、“增进我们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实质上就是对于狡猾的智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第二、“愈觉得我们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见解”,实质上是远比古代的人狡猾。 第三、我们“进化”了,把人类的早期看做“穷朋友”、“小孩子”,这“进化”,实质上是越来越狡猾。 4、讲了几个寓言故事这几个寓言的原意是什么钱钟书又赋予了 什么新的内涵 广泛讨论,结合现实深入探究,逐步明确: 1)《蝙蝠的故事》的原意是什么明确: 讽刺没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趋炎附势,毫无原则可言。人“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讽刺什么明确:讽刺故意标新立异、以求虚名的人,他们自吹自擂,总吹嘘自己与众不同, 比别人高明。他们以己之长,贬人之短,(这“长”也未必是真有所长)从不虚心学习别人,总以为自己有骄傲的资本,在不同场合使出不同的骄傲资本,自高自大,傲视别人。 2)《蚂蚁和促织的故事》的原意是什么明确:原意是讽刺只图安逸,只想不劳而获的人。作者的议论意在批判什么明确:作者议论“促织饿死了,本身就做蚂蚁的粮食;同样,生前养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 譬如写回忆怀念文字的亲戚和朋友,写研究论文的批评家和学者等”。作者指出,大作家死后成为别人赚钱的资本。 写这些回忆或研究文章的作者们往往在作家

文档评论(0)

156****68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