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汉字是表意文字,早期的汉字是因义而构形的,也就是说.docVIP

汉字是表意文字,早期的汉字是因义而构形的,也就是说.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字是表意文字,早期的汉字是因义而构形的,也就是说 大学语文古文教学中 运用因形求义应注意的问题 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传统训诂学“以形说义”的训诂方法,以及使用这种方法应注意的问题和局限性。并结合大学语文课本文言文教学,说明如何应用这种方法进行文言文的字、词教学。 关键词:古文;教学;因形求义;注意问题 我国的汉字是表意文字,字的原始意义往往包含在字的构形当中,这一点,在小篆以前的古文字阶段表现得更为直接、明显;并且初民造字寓义于形还有一定的规律、条例可寻,这就是传统文字学所谓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其义符也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汉字的形体结构特别是义符来探求、解说实词词义,即因形求义。 因形求义就是依循这些规律和条例对已经抽象化了的汉字形体进行分解剖析,正本溯源,推究和领会初民所造某字的构形意图,从而弄明白某字的初始含义。 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学生排除学古文的畏难情绪,并从中体味出汉字的魅力,从而增加学习古文的兴趣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古人作文喜欢用本字本义,而有些本字本义在现代汉语中已根本不用或很少使用了,这就是古文所以难读的原因之一。要解决这个难题,过好读古文的文字关,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汉字的构形规律,学会因形求义的方法。学生有了这个基本功,问题往往能迎刃而解。比如,《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牖户”。其中“向”和“户”如果分别用方向、住户等今义去解释显然讲不通,因此必须查本义。甲骨文向作 ,象房屋墙上开有一方洞之形;户 1 作 ,象半扇门页。所以向的本义是窗子(《说文》解为“北出牖”即北面的窗户),户的本义是门页,以此作解,疑难冰释。 但是教学中因形求义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因形求义首先要溯本,找到本字,应该尽可能以古文字(主要是甲骨文、金文、篆文)形体作依据。我国的汉字是古老而又经过多种形体演变的文字,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书写,在使用过程中总是对汉字形体进行不断的整理、加工和改造,令其日趋规范化、符号化、整齐化和艺术化。这就使得每个字的“形象”在各个不同的演变阶段上有所不同或大不一样。甲骨文、金文最为近古其结构较多地保留着上古汉字象形、象意的形态,因而使我们从形体上比较容易看出初民造字的意图。所以因形求义能以甲骨文、金文作依据正确性就大。小篆是古文字的最后阶段,它的形体较之甲骨文、金文有的已经发生了讹变,如果因形求义只以小篆形体为依据,正确性自然就小些了。因形求义单据小篆尚且不行,单据已发生了根本变化的隶变之后的汉字形体自然就更不可取了。 如:《老子》中有“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的语句,查《辞源》甚有五个义项:①厉害,过分;②超过;③很;④诚,真;⑤什么,怎么,无法解释《老子》话语的意思,因此必须查找本字。查金文作 ,小篆作 。《说文》:“甚,尤安乐也。从甘匹, 耦也。”耦同偶,指配偶。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甘者饮食,匹者男女之大欲存焉,故训安乐之大。”这样才能准确翻译。 二、分析和判断要正确。 2 1、要首先判明所释字是属于六书中的哪一书,尤其要注意分别会意与形声,切不可把单纯的形声字当作会意字来看待。六书既是造字的规律、条例,那么这规律、条例的不同就是古人造字构形表意的意图有异。我们必须用不同的思路去体察、领会初民的意图才能奏效。比如,指事字必以象形为体。若不详查指事符号之所指,而按照“所象某形其字即为某物的本名”这个对待象形字的思路来对待指事字,那就把指事和象形合二为一了。 理解形声字可以运用因形求义的方法,如:页,甲骨文作 小篆作 , ,人头。《说文》:“页,头也。从(首),从儿(人)。” 相关的字有 “頭”、“额”、“颈”、“颊”、“颜”等; 颠,本义头顶。《墨子·修身》:“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隳颠,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诗·车邻》:“有马白颠”;《诗·采苓》:“首阳之颠”,后来写作“巅”。 顾,本义回头看。《庄子·秋水》“庄子持竿不顾。”《张释之传》:[王生]顾谓释之曰:?为我结袜。” 题,本义额。《楚辞·招魂》:“彫题黑齿”, 颇,本义头偏,引申为凡偏差之称,《尚书·洪范》:“无偏无颇,遵王之义”。 硕,本义头大,引申为凡丰大之称。 陈过侯《说文提要·序》:“每见一字,先求其母,如山旁言山,水旁言水,此则万无移易者。因丁其偏旁所合之字,详基为

文档评论(0)

w13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