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商隐诗中的文化意蕴】 李商隐的诗.docVIP

【论李商隐诗中的文化意蕴】 李商隐的诗.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李商隐诗中的文化意蕴】 李商隐的诗   摘 要:晚唐诗人李商隐才华出众,却一生郁郁不得志,李商隐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悲剧性的命运又使他对现实不满。因此在李商隐诗中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有对传统文化的突破,李商隐借助文化向后人传递他不幸的命运,他宏大的却未能实现的政治报复,他仕途上的坎坷不平。文化影响着李商隐,李商隐的诗歌也形成在这种文化的土壤里。    关键词:李商隐;诗,文化意蕴;封建宗法制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3-0000-01       1.引言    诗言志,诗歌作为一种文学现象,传递的不仅是诗人的思绪,在一定程度上也积演和蕴含本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内涵。李商隐的诗也是如此。他在以其细腻绵密、辞彩浓丽的诗风向我们叙述他悲惨命运的同时,也是以他特有的方式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艺术再现和深入挖掘。    一、身世之感与出仕入仕    众人皆认为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最高,但实际上晚唐阶级矛盾的愈益尖锐,社会黑暗和王朝哀微,处于牛、相两党峡谷中的诗人的仕途蹭蹬,又孕育了李商隐的政治诗。李商隐的政治诗能够更集中更明确地反映他的生平、思想和抱负。    晚唐社会国力日益哀弱,许多封建士人的政治心理日趋消解,或佯细于山水寺楼,或沉溺于声色犬马。而李商隐却以“安危须共王君忧”的一脸忧患,以“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自觉意识,积极介入政治现实,针砭时弊,表现出一个封建知识分子对理想政治的执着追求和对现实政治的极其关注。原因何在?这一方面是源于封建宗法制对李商隐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李商隐自身的宗族意识。    二、对爱情的渴望追求与含蓄蕴藉    青年时代的李商隐对爱情也有过追求,然而由于身世之感与封建宗法制的影响,在他的爱情诗中既他对爱情的渴望追求,又有含蓄蕴藉。    (一)李商隐爱情诗创作的土壤    唐代由于城市经济繁荣,加之君主贵族官僚生居日益奢侈,郊宴、赏花一类的游观盛行一时。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称:“都人士女,每至正月半后,各乘车跨马,供帐于园团或郊野中,为探春之宴。”又有:“长安士女,胜春野步,则设度藉草以红裙相插桂,以为宴幄。” 这样的环境恰恰为爱情提供了时代温床,也对李商隐的爱情诗起了一定的影响。如他在《病中早访招国李十将军遇挈家游曲江》中写道:”十顷平波溢岸清,病来惟梦此中行。相如未是真消渴,犹放沱江过锦城。……家近红蕖曲水滨,全家罗袜起秋坐。莫将越客千丝网,网得西施别赠人。”在曲江的芙蓉池畔,彩帐纷披,歌管嗷嗜,这样一个纸醉金迷的环境,引起当时诗人的眷恋,生怕他人捷足先登。唐代贵族在新进士中选婿的风尚也孕育了李商隐的爱情诗。唐代进士以词赋入选,矜尚才华。在一定程度上蔑视封建礼教。且唐进士有一个规模盛大的集会:春宴。春宴安排不仅在酒食方面有水陆之珍,还大规模招邀宫妓为乐,更有皇帝登紫云楼重帘观赏。这说明了贵族之所纳进士为婿,出于社会风尚,决非偶然。李商隐被王茂元选为东床快婿,但由于其风流自赏,潇洒通脱的性格,使他在男女爱情问题上持激进思想,因此他的爱情诗中有着封建王孙孤傲高尚的品质。    (二)蕴藉的爱情    李商隐对于爱情有着强烈的渴望与追求,但是,受封建宗法制和其自身的宗族意识的影响,使他对待爱情有着封建王孙的矜持。在李商隐爱情诗中,有的抒情对象很明显,有的则很隐晦。总体看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诗人青年时代的恋情,第二方面是诗人对妻子王氏的感情,第三方面是抒情对象不详的作品,包括大部分无题诗。李商隐青年时代的恋情主要有两部分:一个是针对洛阳柳枝,另一个则是女道士宋华阳。二十二岁的李商隐在洛阳遇到了一个商人的女儿:柳枝。柳枝容颜美丽。性情活泼,喜弄丝竹,乐音特别动人,“吹叶嚼蕊,调丝橛管,作天海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    (三)扑朔的无题之迷    王蒙曾讲:“……内心的世界,长期的情意之结,特别是敏感多情而又软弱的诗人李商隐的情意之结,迷迷茫茫,混混沌沌,如花如雾,似喜似悲,若有若无,亦近亦远,且空且实,恐怕他自己也说不清楚……说得太清楚,就没有这块垒潜气,心病也就痊愈了,也没有这批诗了。”这便是李商隐无题诗的创作基础。    李商隐对爱情的态度,使他的爱情诗篇中有一种难解的理念,一种美好的追求。正因为如此,有人将李商隐的爱情诗,尤其是无题一类看作是政治诗。李商隐爱情诗中有一部分作品抒情对象不明显,后人均归类为无题之作。这些诗中究竟因何而作,又为谁而作,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一个迷。从中我们只能从字里行间的意象,来慢慢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比兴咏史情怀    (一)比兴手法的运用    在李商隐的人生经历中,他曾多次为令狐楚撰写骈文。而骈文大量用典、大量使用比兴手法的创作方式影响着李商隐。李商隐在诗歌创

文档评论(0)

w13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