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第一课时.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圈子中学语文学科教案 备课时间 2011.9.4 拟上课时间 2011.9.7 课型 新授课 课 题 《蜡烛》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积累“瓦砾、地窖、鞠躬、颤巍巍”等词语,把握其读音、词义。 2.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3.了解战地通讯的特点。整体把握故事内容,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 过程方法 通过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主旨。 情感态度 情感朗读,感受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让学生体会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教育学生珍视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捍卫世界和平。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 洞悉课文背景,品味课文主旨。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法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教学设计 概 述 1.导入课题,作者简介,介绍背景,介绍记叙文的文体---通讯;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清字词障碍速读课文;并找出本文六要素,然后概括复述课文主要内容。3、研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文章主旨。4、理解烛光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内容选择与过程设计 设计说明 复习与导入 1、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第三课《蜡烛》。你们应该都有用过蜡烛吧,那我考考你们:我们经常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用到蜡烛?(提问: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蜡烛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时间都代表不同的寓意。比如:我们过生日,家里办喜事时要用蜡烛-----这里蜡烛起着烘托喜庆气氛、祝福的作用;当发生意外事故,家人亲朋好友不幸逝世时,人们点蜡烛是用来寄托怀念、哀思。此外,我们由“蜡烛”还可以联想到人们常常借蜡烛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李商隐);借烛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李商隐)借蜡烛写离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赠别》杜牧)。 蜡烛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寓意,那么这篇课文为什么以“蜡烛”为题,有什么深意呢?(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浏览下这篇课文,并给每段段落标上序号。) 2.西蒙诺夫,苏联作家。创作以战争题材为主。作品有剧本《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长篇小说《日日夜夜》,诗集《友与敌》。这些作品均获斯大林奖金。1949年10月访问中国。1950年出版《战斗的中国》一书,描写中国人民进行的解放战争。1959至1971年发表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描写从战争初期苏联红军在西部边境的溃败,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到1944年夏天解放白俄罗斯战役的胜利,具有广阔的历史画面和生动的战时生活的细节描写,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动和性格变化比较少。三部曲获1974年度列宁奖金。 3.背景资料: 1944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 贝尔格莱德战役的目的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积集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前往驻希腊的“Ε”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岛南部退却。这样,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尔后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4.通讯是记叙文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也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样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通讯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善于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 通讯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叙事,也常用描写、抒情、议论,以使人物更加鲜明,事件更加生动。 通过已学过知识的积累,了解蜡烛的含义。从而引入课题,激发兴趣。 了解课文背景,渲染气氛。 学习新体材,了解通讯的有关知识。 新知教学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识记词语(正音、解词),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鞠躬(jū gōng):?弯身行礼. ?? 瓦砾(w?? lì):?破碎的砖头瓦片. ? 地窖(jiào):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 精疲力竭( jié ):形容非常疲惫,身上一点力气 也没有。也作“精疲力尽”。 名副其实( fù ):名声,名义和实际完全一样。副:相称,符合。 永垂不朽( chuí):形容人的名声、精神、事迹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垂:流传。 颤巍巍(chàn? wēi):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 (2)速读课文,先找出本文六要素,然后概括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1944年9月19日,苏联红军在南斯拉夫保卫战中,与

文档评论(0)

linyin19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