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栽培技术 大豆生物学特性 大豆的根与根瘤.docx

大豆栽培技术 大豆生物学特性 大豆的根与根瘤.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大豆的根与根瘤 一、大豆的根 1.大豆根系的组成 大豆根属于直根系,由主根,侧根和不定根组成主根是由种子胚根直接发育形成的垂直向下生长的根,成长植株主根可达1米左右。侧根较细,由主根上分生,初期呈横向生长,达一定范围后,再垂直向下与主根平行生长。从主根上长出的侧根称一级侧根,在侧根上还可长出二级,三级侧根。另外,有时在胚轴或基部茎上产生大量不定根。 2.大豆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 大豆的根大部分集中于0~20cm耕层内,在7~8cm范围,主根不仅生长粗大,而且主要侧根也集中在这里。由此往下主根突然变细,所附侧根也突然细弱,至20cm以下,仅为极细短的线形侧根。主根虽细,仍可深穿1米的土层。粗大的侧根自地表5~8cm主根上形成后,向四周平行扩展达50cm左右,并与其他侧根交织,其后就急转向下,深度和形状与主根类同。上部侧根生长过程中可再次产生二级,三级侧根,构成根系的主要部分,整个根系形如钟罩。利用P32研究表明:大豆根系80%根量集中在5~20cm土层,10%分布在20~30cm土层,少部分分布在30cm以下。 大豆根的生长动态呈一单峰曲线。正常条件下,播种5~6天后开始发芽,胚根伸长,突破种皮入土,形成一个锥形主根,根端具生长点,一直向下生长。不久,在近地表的主根,由上而下顺序发生四列小突起,形成侧根。通常当子叶展开时,主根长达10cm左右。第一对真叶初生叶展开时,主根可达15~20cm,侧根不断增加。萌发一个月以后,除主根继续伸长外,主要从一级侧根上产生二级侧根。此时经中耕培土等措施,在胚轴或基部茎节或节间上,可产生大量不定根。苗期大豆根系生长的速度比地上部分要快5~7倍。由分枝到开花,根的生长最旺盛,从开花末期到豆荚伸长期,根量达到最高峰,以后逐渐衰败。根的延长与生长,直到种子开始形成时才停止。在根系发育过程中,不定根的产生是不可忽视的。如管理适当,不定根根量可达到定根重的三分之一左右,成为强大根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根的初生构造 大豆根的初生构造自外向内可分为以下三部分。 (1)表皮 由原表皮层发育而来,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排列较整齐紧密,细胞壁薄。不少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萌芽后4天,从根端约1cm处最先出现根毛。根毛的数量,一般在170条~600条/mm2左右。它对吸收土壤水分和无机盐方面起重要作用。表皮细胞的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它能粘结土壤颗粒,吸收土壤水分和养分。 (2)皮层 位于表皮与维管柱之间,由基本分生组织衍生而来。在根的初生构造中,皮层由8~11层大型薄壁细胞组成,细胞间隙大。皮层最内一层称内皮层。该层细胞的径向壁与横壁上具有木质化和木栓化带状增厚,称为凯氏带,在根端2—3cm处即可发现。当根成熟时内皮层细胞壁上没有其他加厚。 (3)维管柱 位于内皮层以内,由原形成层衍生而来。它是由中柱鞘、初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和髓四部分组成。中柱鞘位于中柱的最外边,与内皮层相接,在韧皮部顶端是1~2层细胞。对着木质辐射角的中柱鞘细胞有2~3层细胞,并具有分裂的潜在能力,可由此产生侧根或形成层的一部分。初生韧皮部,在维管组织中首先分化,呈四束存在于根中,与初生木质部相间排列,是输导同化产物的组织。初生木质部,也呈束存在。大豆主根的初生木质部为四束,排列成十字形,故称四原型。但在侧根当中,初生木质部辐射角的数目略有变化,有四原型、三原型,二原型等。木质部是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组织。在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之间为薄壁组织,其中一列细胞保留分生能力,可变为形成层,产生次生构造。髓位于根的最中央,初为薄壁组织,后期逐渐变成木质部,又称为后生木质部。 4.大豆根次生构造 取大豆的老根作横切,在横切面上自外而内可分为以下几部分。 (1)周皮 是由2~3层,多则5~6层扁形细胞构成。外层细胞木栓化,故称木栓层。内层为壁薄细胞,称为栓内层。木栓层与栓内层之间为木栓形成层,三层合称为周皮。 (2)次生韧皮部 呈束分布,束与束之间有射髓,呈喇叭状。韧皮部是由筛管,伴胞和薄壁组织组成。在次生韧皮部外边,有成束存在的厚壁细胞群,为韧皮纤维。 (3)形成层 由1~2层小形细胞构成,其细胞质浓厚,有细胞核存在,具有分裂能力。 (4)次生木质部 是由大型口径不等的导管,小型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组成。该部较为发达,约为韧皮部三倍以上。 (5)初生木质部 在根的中央,仍有较明显的四原型(主根)。 5.侧根与不定根的发生 大豆侧根产生于对着初生木质部辐射角的中柱鞘细胞。由于大豆的初生木质部属于四原型,所以在根的表面上,可见到侧根自上而下排成四列。三原型的侧根有三列,以此类推。当形成侧根时,对着木质角的中柱鞘细胞,细胞质变浓,液泡缩小,核变大。细胞进行平周分裂,产生侧根的原始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