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新思维,新态度,新方法.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教材,新思维,新态度,新方法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新教材于2017年9月在初中起始年级投入使用,新教材独具精心,在教学内容、教材结构、教学思维上均带来了新的改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看到教材的变化,了解新教材的特点,开启全新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真正适应教材变化。不顽固、不僵化、不倒退,始终以全新饱满的姿态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新变化;思想品德   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人教版的全新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犹如一阵春风,为原本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既然是一场全新的旅程,我们就应该用全新的思想观念、全新的态度去对待它,不要拘泥于老教材,更不能对新的改变视而不见,学会放开心胸,勇敢地接受变化,做新教材的开发者。   一、关注教材变化,做到“知变”   2017年9月,部编版的《道德与法治》在全国的初一年级正式开始投入使用。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领导部门对这版教材的编写高度重视,新教材的编写倾注了一大批专家学者、教研员、一线教师的心血,经过反复修改,终于与大家见面。   新版教材从《思想品德》变为《道德与法治》,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进行编写,紧随时代步伐,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学生成长服务。   (一)突出法治教育   从教材名称的字面调整上,我们明显地看到新教材比以往更突出了法治,這也是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八年级下册是一本宪法专册,以专册的形式进行法治学习,突显了对法治教育的重视。除此之外,七、八、九年级都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了相应单元的法律学习内容,层层递进,慢慢让法治意识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二)彰显价值引领   此外,新版教材也重视对道德的培养,特别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新版教材处处可见名言警句,读来温婉尔雅,颇具韵味;教材精选的案例中也引入了传统文化,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探索文化韵味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在九年级上册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中特别强调了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价值认同,共筑中国梦想。   因此,新版《道德与法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德法兼修”,引领学生很好地学习道德与法律这两大促进社会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法宝”,并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道德与法律,知道它们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者相互促进。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我们既要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信仰,也要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二、尊重教材变化——“敢变”   新的变化必然带来新的适应,如果墨守成规,那么新教材将毫无意义。也许我们已经使用了老教材许多年,熟悉了所有的知识点以及教材的结构、理念,我们可能很多年都使用了同一个,说着同样一套话,甚至忘记了如何好好地备一节优秀的课。但是,这个时候新教材来了,教师们带着激动的心情迎接它们,但是心中又怀揣着不安。我们有改变的冲动,但往往在上到和老教材相同主题时,我们又使用了老教材使用的语言,又用了以前的套路。我们对那些变化视而不见,惯性、惰性让我们并未真正使用好新教材,没有实现新教材的追求。新生事物已经来了,我们就要开启自己的新思维,也许过程有些艰难,有些漫长,但是必须得“变”,只有一线教师敢“变”,新教材才有希望,才能发挥它的价值。   比如在苏人版《思想品德》八下第十二课涉及网络时,书本主要讲了如何认识网络对孩子的影响以及网络成瘾的危害两部分,篇幅不多,但意向偏重于网络的负面作用,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上网弊大于利。但这并不是一种正确的价值传导,我们应该让学生看到网络本身没有对错,关键在于使用者能否正确利用。新教材八上第二课《网络生活空间》就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网络利弊学习视野。教材先讲述了网络的积极作用,随后再阐述网络是把“双刃剑”,最后落脚在合理利用网络,传播网络正能量。教材内容设计符合时代要求,遵循认知规律。如果一上来就跟学生强调多上网的危害,那么处在这个离不开网络时代的中学生的排斥心理就会增加,课堂也顿时没了生趣,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观念,但是行为上并不会有真正的改变,学生的辩证思维也得不到发展。所以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千万不能用老思想,不能一味强调网络的负面作用,应看到时代的改变、学生的改变、教材的改变,真正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三、适应教材变化——“善变”   新教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机遇。教师要活用教材,依托教材开发更多的新资源,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强化自己的专业成长,为新教材的作用发挥贡献力量。   (一)敢于呈现真实面貌   主题情景探究式教学目前广泛运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是为了公开课效果

文档评论(0)

186****64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