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之中国古代重要战争总结与解析.docx

国考之中国古代重要战争总结与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重要战争10 10 常见考法 1 1.时代背景——如时间排序 2.主要人物——如巨鹿之战 3.战略战术——如十面埋伏 4.相关口号——如七国之乱 5.历史典故——如投鞭断流 6.战争地图——如官渡之战 7.战争结果——如夷陵之战 8.历史意义——如赤壁之战 【解析】 1.时代背景:排序题,给出几个战争进行排序,比如对马陵之战、桂陵之战、巨鹿之战、淝水之战等进行排序,需要了解战争是哪个朝代的,掌握背景。 2.主要人物:比如巨鹿之战,项羽攻打秦军主力(章邯、王离)。 3.战略战术:比如十面埋伏是垓下之战,发生在楚汉争雄时期,刘邦将项羽十面埋伏,取得胜利。 4.相关口号:比如七国之乱,口号是“诛晁错,清君侧”。 5.历史典故:比如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对应淝水之战。 6.战争地图:考试给出一张图,问属于哪张战争,比如官渡之战的标志性二字是“乌巢”。 7.战争结果:比如夷陵之战,刘备攻打东吴,被陆逊火烧连营,东吴取得胜利。 8.历史意义:比如赤壁之战,奠定三国鼎立的局面。 先秦时期 华夏部落(黄帝、炎帝)VS 东夷部落(蚩尤) 3.结果: 一、涿鹿之战 一、涿鹿之战 1.时间:上古时期 2.对手: 【解析】11 11 1.时间:夏朝之前称为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三皇存在争议,有两种主流说法,一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二是根据《史记》表述为天皇、地皇、泰皇(人皇);考试常考五帝,包括黄帝、颛顼、帝喾、尧、舜,颛顼、帝喾、尧、舜根据《史记》记载是黄帝的后裔。 2.对手:炎、黄二帝斗蚩尤,华夏部落(黄帝、炎帝)VS 东夷部落(蚩尤),当时中原一带条件好,水、资源比较丰富,大家抢地盘,一开始蚩尤打炎帝,后黄帝、炎帝合并在一起打蚩尤。 3.标志性符号:风伯雨师、指南车。具有神话色彩,蚩尤请来风伯雨师,并制造大雾为 其坐镇,黄帝请人驱散风雨并发明指南车辨别方向驱散大雾,最终黄帝、炎帝取得胜利。左面是蚩尤的雕像(半兽人,人身牛蹄头有角),右面是黄帝的雕像。12 二、鸣条之战 12 二、鸣条之战 1.时间:夏末 2.对手: 夏桀 VS 商汤 3.结果: 商汤胜 后续——阪泉之战 【解析】 1.炎、黄二帝之间的内斗称为阪泉之战,正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击败蚩尤之后炎帝不服,于是挑战黄帝,最终黄帝取得胜利。黄帝驯服野兽参与打仗,以前熊猫属于野兽,可以上战场打仗,现在依靠“卖萌”为生。 2.先有涿鹿之战,后有阪泉之战,是权威史书记载。 3.梳理: (1)涿鹿之战是上古时期;人物是炎黄二帝斗蚩尤,炎、黄取得胜利。 (2)符号:风伯雨师、指南车。 (3)阪泉之战发生在涿鹿之战之后。 (4)嫘祖(黄帝的妻子)发明养蚕,仓颉发明造字,正所谓“蔡伦造纸,仓颉造字”。 【解析】13 三、 13 三、牧野之战 1.时间:商末 2.对手: 周武王 VS 商纣王 3.结果: 周武王胜 1.炎黄二帝斗蚩尤后,经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尧传舜、舜传禹、禹传启(开启家天下,建立夏朝),夏朝前期、中期没有什么战争,末期常考的战争是鸣条之战。 2.对手:夏桀 VS商汤,夏朝末期的暴君是夏桀,宠爱妺喜。《鹿鼎记》中韦小宝拍马屁说“皇上您是鸟生鱼汤”,应该是“尧舜禹汤”(都是明君),最终商汤取得胜利。 3.伊尹调和五味,伊尹是厨师出身,后治理国家提出“调和五味治天下”,老子将观点发展为“治大国若烹小鲜”。 4.梳理: (1)时间是夏朝末年;人物是夏桀、商汤,最终商汤取得胜利。 (2)“调和五味”出自伊尹。 【解析】14 14 1.商汤建立商朝,商朝前期、中期没有什么战争,末期发生牧野之战(重点)。 2.对手:周武王(姬发)VS商纣王(帝辛)。与商纣王相关典故是倒曳九牛、抚梁易柱,纣王力气非常大,用“横推八马倒,倒曳九牛回”形容人有劲;“抚梁易柱”是指纣王手托房梁,更换房柱。纣王宠幸妲己,造酒池肉林、挖心比干、发明炮烙之刑(将铜柱烧得通体火热,将人绑在柱子上活活烫死),最后武王伐纣得了民心。 3.典故:阵前倒戈/前徒倒戈,纣王过于昏庸残暴不得民心,双方交手还没开始打,纣王的军队纷纷调转方向攻打朝歌(投诚)。 4.建筑:鹿台,商纣王自焚于鹿台。思子宫与汉武帝有关,汉武帝时期爆发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含冤自杀,后汉武帝建思子宫怀念太子刘据。 5.梳理: (1)时间:商末。 (2)人物:商纣王、周武王、姜子牙、妲己,周武王取得胜利。 (3)典故:倒曳九牛、抚梁易柱、阵前倒戈。 (4)建筑:鹿台。 (5)牧野之战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解析】15 四、武庚之乱 15 四、武庚之乱 1.时间:西周 2.对手: 周公 VS 武庚 3.结果: 周公胜 五、国人暴动 1.时间:西周 2.对手: 周厉王 VS 国人 3.结果: 厉王被逐、“共和行政” 1.武庚之乱:也称为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一水无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有关公务员考试的完整资料,目前有1.22G,可以单独加V:shouhuixiaogushi,20一份。有关计算机的毕设也可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