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人教版本部编本四年级的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题西林壁》学习教学学习设计.docx

2019年新人教版本部编本四年级的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题西林壁》学习教学学习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这种体裁,语言精炼,所表达的情感却十分丰富,读起来还琅琅上口,所以深受大家的喜爱。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诗,宋代苏轼写的《题西林壁》。(课件出示课题) 二、读题、解题 师:请同学们看①②注释,想一想题目的含义。 生 1:书写西林壁。 生 2:题写庐山的西林寺墙壁。 师:题是书写、题写,西林是庐山上的西林寺,壁是墙 壁。“题西林壁”的意思就是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因为诗写在了西林寺的墙壁上,所以叫做《题西林壁》。三、简介作者苏轼及写作背景 师:理解了诗的题目,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出示课件:苏轼两字)关于苏轼,你了解多少? 生:宋代诗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师:(课件出示苏轼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书、画都很专精,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大 的成就,对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著有《东坡全集》。 四、初读课文,感知美 师:通过汇报资料,相信你们对作者苏轼又有了进一步 的了解。 那么他写的这首 《题西林壁》 ,距今已有 920 年了, 为什么仍被历代的人们所喜爱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 研究的。 1、请同学们自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 为老师朗诵一次。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3、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 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 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 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师朗诵古诗。 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 / ”作上标记(课件出 示古诗) 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 五、分组自学,理解美 1、一首古诗往往就是一幅古朴典雅的画卷,只要你用 心的去读,去感受,你就能看到这幅画。想看到这幅画就需 要我们先理解古诗的意思。 2、学习指南: 个人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结合书下注释理 解古诗的意思。 小组学习:在小组中交流古诗的意思,再说说诗人是怎 样观察庐山的并体会作者的心境。(课件出示) 六、汇报交流,感悟美 (一)交流第一、二行诗句 1、学生汇报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结合“横看”和“侧看”的不同感受,让学生发挥 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庐山的“岭”和“峰”是什么样 子的,感悟庐山的美。 3、同学们试着读一读,怎样才能读出庐山景色不同的感 觉呢?(读出气势,有强弱对比,如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 读出起伏,远强一些,近弱一些,高强一些,低弱一些。) (二)交流第三、四行诗句。 1、学生自由表达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结合“真面目”字面的意思,讨论:为什么看不清 庐山的真面目?从而帮助学生体味诗所蕴含的道理。 可是老师有疑问。诗人已经多角度、全方位的游览了庐山, 又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生 1:庐山太高了。 生 2: 山太大了。 ?? : 的很有道理。 山是那 的雄奇,壮 , 峻,相比 之下, 人又是那么的渺小, 只能看到自己眼前的那片景象, 野就 得狭窄,一 不清 山的真面目了。那么,你 怎 才能看清 山的真面目呢? 生 1:从各个角度看生 2:多角度看 ?? :大家都 的很 。要想看清 山的真 面目,就得横看、 看、 看、近看、高看、低看,在胸中凝聚了局部的 而 山的全貌有了深刻的印象。从 的 首 中,我 得到了真理启示(出示 件:要想真正了解事物,就要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去 察和分析事物。我 既要深入到事物之中去,又要跳出来 全局, 才能得到正确的 。) 在我 平 的 、写作生活中有没有 的事例呢? 我 没有 似的 、故事? 生 1:盲人摸象。 生 2:旁 者清、当局者迷。 :恩,你 的都 。 我 不能 “一叶障目不 泰山” ,而 合事物的各个方面, 事物有整体的 。 6、说一说:联系实际并结合诗中所表达的哲理,说说 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看人、看事、看问题呢?(应该全面、 客观地看,只有这样才能看清问题,获得正确的认识。) 所以老师请大家对待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要从各个角 度去了解,不能总是看别人身上的毛病。老师也一样,会公 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犯了错误,只要改正依然是好孩子。我 会综合你的各个方面来认识和评价你的表现,努力认清“庐 山的真面目”。 7、朗读第三、四行诗句。 (三)学生根据诗意绘画,通过展示内化诗意。 七、个性诵读,表达美 1、教师语言激励,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假如你就是 苏轼,看到庐山峰峦奇丽,云雾缭绕,山中溪水潺潺,鸟语 花香,宛如仙境一般,你的心情怎样?怎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0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