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培训第十讲三角形的全等及其应用.docx

2019-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培训第十讲三角形的全等及其应用.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中学教材中,关于三角形全等有以下判定公理: (1) 边角边公理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简写成“ SAS” ) . (2) 角边角公理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简写成“ ASA” ) . 推论 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简写成“ AAS” ) . 边边边公理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 SSS”) . 关于直角三角形有: (4) 斜边、直角边公理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 简写成“HL”) . 利用全等三角形,我们可以得到有关角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的许多重要性质,在本讲中将直接利用这些性质. 借助于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我们可以研究很多关于角和线段相等及不等问题、关于直线平行与垂直问题. 例 1 如图 2-1 所示.∠ 1=∠2,∠ ABC=∠ DCB.求证: AB=DC. 分析 用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 ( 或角 ) 相等,最常用的方法是探究所求证的线段 ( 或角 ) 分别在 一对可证的全等三角形之中.本题的 AB,DC分别属于两对三角形△ ABE和△ CDE及△ ABC和△DBC.经分析可证明△ ABE≌△ CDE. 证 由已知,∠ 1=∠ 2, ABC=∠ DCB,而 EBC=∠ ABC-∠1, ECB=∠ DCB-∠2, 所以∠ EBC=∠ ECB.在 △ ABC及△ BCD中, ABC=∠ BCD, EBC=∠ ECB, BC=BC, 所以 △ ABC≌△ DCB(ASA), 所以 AB=CD. 说明 线段 AB, CD也属于两个 ( 事实上 ) 全等的△ ABE和△ DCE,因此也可直接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 2 如图 2-2 所示.△ ABC是等腰三角形, D,E 分别是腰 AB及 AC延长线上的一点, 且 BD=CE,连接 DE交底 BC于 G.求证: GD=GE. 分析 从图形看, GE, GD分别属于两个显然不全等的三角形:△ GEC和△ GBD.此时就要利 用这两个三角形中已有的等量条件, 结合已知添加辅助线, 构造全等三角形. 方法不止一种, 下面证法是其中之一. 证 过 E 作 EF∥ AB且交 BC延长线于 F.在△ GBD及△ GEF中, ∠ BGD=∠EGF(对顶角 ) , ① ∠ B=∠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 ② 又∠ B=∠ ACB=∠ECF=∠ F,所以,△ ECF 是等腰三角形,从而 EC=EF.又因为 EC=BD,所以 2019-2020  年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培训第十讲  三角形的全等及其应用 由①,②,③ GBD≌△ GEF(AAS), 所以 GD=GE. 说明 适当添加辅助线、 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可以不止一种, 本题至少还有以下两种方法: (1) 过 D 作 DF∥AC,交 BC于 F.可用同样方法证明△ GFD≌△ GCE(图 2-3) . (2) 过 D 作 DF⊥BC于 F;过 E 作 EH⊥ BC于 BC延长线于 H,可证明△ GFD≌△ GEH(图 2-4) . 做完一道题后,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证明方法,比较一下哪种证法更好,这对于发展思 考、锻炼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例 3 如图 2-5 所示.在等边三角形 ABC中, AE=CD,AD,BE交于 P 点, BQ⊥ AD于 Q.求证: BP=2PQ. 分析 首先看到 BP, PQ在 Rt△ BPQ之中,只要证明∠ BPQ=60° ( 或∠ PBQ=30° ) .然而,∠ BPQ是△ ABP的一个外角, 所以∠ BPQ=∠ PAB+∠ PBA.但∠ A=∠ PAB+∠PAC=60°,若能证明∠ PBA=∠ PAC,问题即能解决, 这两个角分别在△ ABE与△ CAD中,可以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证 在△ ABE与△ CAD中, EAB=∠ DCA=60°, AB=CA, AE=CD, 所以 ABE≌△ CAD(SAS), 所以 ∠ ABE=∠ CAD. 由于∠ BPQ是△ ABP的外角,所以 BPQ=∠ PAB+PBA=∠ PAB+∠ CAD=60°. 在 Rt△ BQP中,∠ BPQ=60°,∠ PBQ=30°,所以 BP=2PQ(在 Rt △ BPQ中 30°角的对边等于 斜边的一半 ) . 说明 发现或构造全等三角形是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题目的关键, 为此, 我们常从发现两个三角形中对应元素相等入手,逐步发现或经推理“凑齐”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如本题在分析到欲证∠ ABP=∠ CAD后,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 ABE与△ CAD中,这里,可适当利用几何直观感觉,启发我们寻找有希望全等的三角形,例如虽然△ ABP与△ APE都含欲证的角,但只需观察即可

文档评论(0)

156****687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