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潮墩小考.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射阳潮墩小考 文化长廊 r 苏省射阳县范堤以东的辽阔 1上平原 ,曾散布着众多的烽墩 , 渔墩,避潮墩.这些古墩台 ,经历几 百年潮涌浪击 ,有的早已夷为平地 , 有的仅有裂迹留存 ,有的仍伤痕累 累地耸立于黄淮平原 ,显示着劳动 人民开发和保护这片土地的昭昭业 绩 .特别是避潮墩 ,为保护人类生 存 ,发展盐业生产 ,充实经济实力 , 繁荣地方经济起到重要的作用 . 历史上 ,黄淮平原煎盐业盛行 , 煎丁们刈草之地 ,皆海潮可至之处 . 每当海风怒吼则高潮涌至 ,瞬息陡 涨数丈 ,奔避不及者被席卷而去 ,惨 不忍睹 .为了生存和发展 ,先民们面 对着愁云惨雾 ,拍天巨浪 ,并未等闲 视之 ,而是垒土筑墩避潮 ,潮来上墩 栖息 ,潮去刈草煎盐 .这种墩主要用 于避潮,故名避潮墩 ,潮墩.几百年 来,潮墩不知让人们躲避过多少灾 难 ,解救过多少人畜性命 ,沿河居 民同这墩有着特殊情感 ,至今还 亲昵地呼其 救命墩 . 潮墩有官筑 ,民筑两种 .官筑 潮墩始于明代嘉靖年间 .嘉靖十 七年(1538)农历初三 ,海潮骤 涨 ,范堤以东平地水深丈余 .适值 巡盐御史吴悌巡察两淮 ,他和运 使郑璋计议修河堤未成 ,后创设 潮墩 ,筑于各团诸灶 ,使各灶得以 复业 ,盐民赞颂为救命墩 .嘉靖十 九年巡盐御史焦琦巡视各盐场时 , 结合修筑范堤大规模兴筑潮墩 ,计 筑 220 余座 .明代万历十五年 (1857),盐城知县曹大成重修范 堤,结合修堤添置潮墩 43 座.至此, 明代射阳县境盐场外缘的潮墩有潮 通港灶,新坍灶,南舍灶,西北稍灶 , 海神庙灶等地 . 明代万历年间 ,盐业改团煮为 散煎 ,清初随河势东移 ,旧时盐灶逐 年废弃 ,并于新淤滩地重建新灶 .由 于盐灶趋于分散 ,潮墩数量也相应 增加.康熙十年 (1671)盐城知县陈 继美东巡潮墩时 ,有诗云 :墩台星 罗接大荒 ,凭高远眺海云翔 ,可见 当时潮墩已相当多 . 乾隆十一年 (1746)盐政吉庆 口 卢 塞 在巡察两淮各场时发现 :明代所筑 潮墩经过历年潮涌浪击 ,十墩九废 , 造成盐业受损 ,灶丁伤亡 .他采取盐 商公捐等办法 ,再次大规模兴筑潮 墩 ,同年五月竣 3-_,累计共筑潮墩 l48 座 ,并责令各场大使将新旧潮 墩造册存案 ,不时亲加查巡 ,稍有缺 损 ,随即修补 .这是历史上潮墩由建 到管 ,建管并重的转折点 .次年农历 七月十四 ,十五两天海潮突涨 ,新筑 潮墩初见成效 .凡灶丁趋避潮墩 者 ,皆得生还 ;不及奔走或乘筏者 , 多者淹毙 .同年 ,吉庆又奏请在一 些防潮不敷之处增筑潮墩 85 座. 咸丰年间以后 ,清政府困于内 忧外患 ,潮墩年久失修坍塌 .灶民停 灶东移就囟 ,而新淤滩地无墩避潮 , 灶丁伤亡J隆重.光绪九年(1883)运 司孙翼谋报请左宗棠批准 ,仿前人 旧制,于通泰各灶户屋后筑一救命 墩,泰州公司共筑灶户墩 2570 座. 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筑墩工程 , 这也是射阳县境筑墩最多的一个年 头.至此,县境外缘潮墩已达今河堤 西侧一线 .由于墩台的增多 ,从而推 动了盐业的发展 ,庙湾场囟池灰坑 由嘉庆年间 82 套发展到 297 套,锅 敝达 1771 口 ,并出现民筑潮墩的记 载. 谢弘宗曾极力倡导改革筑墩体 制 ,主张潮墩改官筑为民筑 ,由盐 商,敝主 ,灶户共同承担 ,并鼓励社 会人士赞助 ,施工步骤改一次完工 为分期实施 ,五年筑成高 1丈 8 尺, 顶面均 2 丈见方的墩台 .此后 ,民筑 潮墩连年不断 ,直至建国初年河堤 筑成 .据废灶兴垦资料分析 :建国前 夕 ,县境除野灶户 ,农灶户以外 ,全 县纯灶户 :扁担港至射阳河之间 200 有余;黄沙港至新洋港之间 300 上下 ;新洋港至斗龙港交界的 百户之间计约 600 余户.以 3 户 墩计,沿海潮墩应有 300 余座. 因此 ,民筑潮墩在整个潮墩建造 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避潮墩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 作用 ,但由于墩点分散 ,互不连 接,高低不均 ,因而只能避潮不能 挡潮 ,只能保护人畜 ,不能保护耕 地 ,只能逃避一般海潮 ,不能逃脱巨 大潮灾 ,这是避潮墩的一大薄弱环 节.清初诗人吴嘉纪记述顺治十八 年 (1661)风暴潮的诗写道 :避潮 墩作波底泥 ,范公堤上游鱼渡 . 沈 聃开记述乾隆五十年 (1785)潮患 的诗也写道 :潮来一瞬无潮墩 ,侧 闻其上波涛奔 .纵观历史 .避潮墩 也罢,范堤也罢 ,历代王朝都未能 从根本上抗御特大潮灾 ,只有新中 国建设起来的长城般的大海堤 ,才 能挡御潮灾 ,彻底根治隐患 .历史 上的潮墩是劳动人民在风潮威胁 之下 ,于莽莽大地上勤奋开拓滩涂 的历史见证 .■ (作者单位 :射阳县粮食购销总 公司 .江苏射阳 224300) 《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