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代aute养气aute说.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古代“养气”说 —初探曾国藩文气论 刘思军 摘 要:本文总结古代“养气”说的产生、发展及对后世的影响概况。分析了曾国藩对其的继承与发展。并对曾氏进行了简要评价。 关键词:“养气”说产生及影响 曾国藩 中国古代论文以“气”为一特定的概念,它与道儒两家都有着渊源关系,从儒家这一面来看,主要是源于孟子的“养气”说。孟子的“养气”说虽不能严格地看作是文论思想,但对中国古代文论史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后世的“文气”说影响甚大。 “气”最初是一个哲学概念。正如大多数文艺范畴和哲学范畴同源一样,文论中的“气”也来自于哲学中的“气”。最早把“气”与“言”联系起来的,是孟子。在《公孙丑上》中,孟子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所说的“气”是“配义与道”、“集义而生”的,是指主观道德修养而言的。孟子所谓“浩然之气”,是指培养一种理想人格。就“知言”与“养气”的关系而言,“养气”是“知言”的前提,“知言”是“养气”的结果,要“知言”,必先“养气”。孟子对“言”与“气”的论述启示了后来的曹丕。在魏晋这个“文学的自觉时代”(鲁迅语),曹丕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命题。曹丕所言“气”,指作家先天的禀赋、才气以及形之于文的气势、风格。不过,他又说:“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过分强调作家的先天禀赋,忽视社会实践的作用,这是曹丕论“气”的不足之处。梁刘勰在曹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在创作、构思中保养精气。《风骨》云:“是以缀虑裁篇,务盈守气。别健既实,光辉乃新。其为文用,譬征鸟之使翼也。”这里,刘勰强调在艺术构思中务必要涵养“文气”,只有“文气”饱满,文章才能清新刚健而有文采。《养气》又说:“是以吐纳文艺,务在节宣,清和其心,调畅其气,烦而即舍,勿而壅滞。”这段话中强调艺术构思中必须保持舒畅的心境,而要得到这舒畅心境,就必须“清和其心,调畅其气”。这样,才能思路畅通。《神思》说:“神展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则神有遁心。”这里,刘勰把“志气”(也作“气志”)作为统率构思的关键。至唐,韩愈提出“气盛言宜”之说。《答李翊书》说:“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韩愈之言“气”,一方面指行文的气势,一方面也指作家的修养。这从他所说养气的途径可知,他说:“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 至宋苏辙的“气”又是指什么呢?苏辙所言气大致包含了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作家的思想、修养。就此而言,苏辙是远绍孟轲、近取韩愈的。苏辙对气的理解,详见于他在《孟子解》中对“浩然之气”一节的阐述。苏辙说:“气者,心之发而已”,“气者,心之使也”,“养志以致气,盛气以充体,体充而物莫敢逆,然后其气塞于天地。”苏辙认为,“气”是心的表现,“气”是由心主宰的。心和志又紧密相联。心和志的意义大致相同,指意志、思想。养气的前提是“养心”、“养志”。“志”与“气”虽有所区别,但苏辙多处将“志气”连称,如“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上枢密韩太尉书》),“习其耳目,和其志气”(《上高县学记》),“志气文章在,功名岁月长”(《王君贶宣徽挽词》),“辩论不衰,志气益振”(《祭欧阳少师文》),“谪宦江湖,岁月已久;置身台省,志气未安”(《除中书舍人谢执政启》),“某自少读书,喜作文字,志气方锐,以多为贤”(《代子瞻答周郎中启》),“志气虽同,以不逮惭”(《祭亡嫂王氏文》)等。既然“气”是指主观的思想、修养,当然可以通过养气而得到,因此,苏辙说“气可以养而致”。 “为文以‘养气’为主”,这一重要命题发展到清末。清代政治家兼文章家曾国藩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论文十分注意“气”和“行气”。曾氏论气,与文章的情、声、辞、篇、脉及风格等紧密相关。内容十分丰富,它对于我们学习古代的文气理论,探讨文章写作学的发展,都是大有益处的。下面就曾国藩的“文气论”作一简要探讨。 一、“行气之文章第一义”。(《家书·谕纪泽》——论文气之重要。 曾氏认为,凡经久流传,脍炙人口的古代文章,比如杜诗、韩文,都是靠气的驾驭。所以他说:“杜诗韩文,所以能百世不朽者,彼自有知言养气功夫。”(《日记·癸卯二月》这里强调“气”是创作的根基,作者要写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的作品,就必须要养气。“养气功夫”表现在两个方面:“内养”重在内心修养,则要“读万卷书”;“外感”重在开阔眼界,则要“行万里路”。所以曾氏毕生主张为学要勤奋读书、锻炼才识,“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观天,皆无识者也。”(《家书·致诸弟》)“井蛙观天”,则不可能成就浩然之气,“若见闻太

文档评论(0)

asd3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