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名句名篇默写.pptx

  1. 1、本文档共1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名句名篇默写;;;;;1.该考点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意在引起考生对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重视,提高人文素养。 2.近几年侧重考查理解性默写,侧重考查考生对名句名篇的理解能力。考查形式上,2017年高考全国卷由原来的“三题两空”变为两题“3+2”的形式,除双句外,开始注重对三句的考查, 2018年高考全国卷由2017两题“3+2”的形式变为原来的“三题两空”,但两空有些不是连续的句子,即对单句的考查增加,难度稍微加大。 3.在篇目的选择上,仍在必背篇目范围内,其中高中篇目考查单句的可能性较大,初中篇目考查双句的可能性较大。;“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意在引导学生重视通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和熏陶,从而提高人文修养。 从试题选句内容上看,一般有五种情况:(1)知名度高、常被引用的经典名篇名句;(2)蕴含哲理、易引发读者共鸣的句子;(3)形式优美、艺术性强的句子;(4)句意相对独立、有句末标点(易切分出来)的句子;(5)有易错字、能起到区分作用的句子。   从体裁上看,要求学生默写的篇目会涉及诗、词、散文,大多数卷种在命题时都会考虑到作品年代的均衡,唐宋是“主力”。;典例 【2018年 全国I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典例 【2018年 全国II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____________”,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______________”,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典例 【2018年 全国III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______________”,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___________”。 (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通关方略 理解性默写的解题技巧 1.题干直接体现所填写名句关键意象的信息。这类信息往往就是所填写名句中的词语,默写是要紧扣此类信息联想相关的诗句。 2.题干直接表述所填写名句意思。这类信息有时就是对名句的翻译,因此,我们在默写时只要把“现代文”还原到“古文”即可。 3.题干提示所填写名句位置的信息。这类信息往往有表明所填写名句位置的词语,比如“最后”“收束”等。 4.题干提示所填写名句手法的信息。这类信息往往明示应填写名句所运用的手法和效果,比如“夸张”“侧面描写”“对偶”等等 5.注意同音异义词,区分同义异形词,注意通假字;;;;;;;;;;《考试大纲》推荐背诵篇目·高中篇 《考试大纲》推荐背诵篇目·初中篇;;【理解性默写】   1.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些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2.荀子在《劝学》中,运用日常生活中凭借高处的条件招手,远人也能看见的事例,来论证道理的句子是: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3.荀子在《劝学》中,用顺风呼喊,远处的人能清楚地听到的事例,来论证道理的句子是: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4.《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劝学》中的“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与“金”的变化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后,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劝学》一文

文档评论(0)

win金牌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