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古琴台导游词.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 7 觅知音 ——xx 上车前)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早上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武汉楚云旅行社,代表武 汉 980 万人民欢迎大家来到武汉游玩。我很荣幸地成为中国最大姓氏家族的一 份子,那大家猜一猜,我姓 ——恩,大家都猜对了,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小 李,或者李导。这位呢,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他是地地道道的武汉人,驾驶 经验也相当丰富 ,那么大家就可以放心乘坐了啦。今天呢,就有我们两个为大家 服务,一路上大家有什么问题、有什么要求就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力满足 的。最后也预祝大家在整个旅途中都游得开心玩得尽兴。看,有些游客朋友都 迫不及待了,那我们现在就上车开始我们的寻觅知音之旅吧。 在车上) 大家知道,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同时也是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及中心城 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 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因为诗仙李白的名句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 月落梅花 ”,武汉又被称做 “江城 ”。那大家知道江城武汉的三大名胜是什么么? 恩,对了,它们分别是黄鹤楼,晴川阁,以及今天我们要游览的古琴台。 古琴台位于汉阳,东对龟山、北临月湖,山水相映,景色秀丽。又因为它 绵厚的历史沉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也是湖北省的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古琴台这个景点来源于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故事,那就是传说中的 “高 山流水遇知音 ”。古琴台就是为纪念俞伯牙与钟子期这一对知音之间的友谊而修 建的。 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最早见于《吕氏春秋 本味》和《列子 汤问》篇中。 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是楚国的领地。有一个叫做俞伯牙的人,他虽是 楚国人,但却在晋国做官。俞伯牙是当时最著名的琴师,他的琴声能够模仿自 然界中的很多种声音,并且能表达出很多情感。但是却没有什么人能够听懂他 的琴音,理解他的琴意。有一年,俞伯牙奉晋国国君之命出使楚国。在完成使 命以后,俞伯牙乘船逆汉水而上,准备返回晋国。但刚启程不久,就在汉阳遇 上了大雨。 由于风雨所阻,俞伯牙不得不命船停泊在岸边等待雨停。俞伯牙命令仆人 取出随身携带的七弦琴,看着旁边的高山,听着汉水的涛声,就在船舱中抚起 琴来。他弹着,突然,琴弦断了。按照当时的说法,琴弦断了说明有人在偷 听。于是,俞伯牙命仆人下船寻找偷听之人。 过了不久,仆人带上来一位樵夫。这位樵夫告诉俞伯牙,他叫钟子期,生 活在汉水边,以砍柴为生,闲暇时喜欢读些诗书。刚才在附近躲雨,被俞伯牙 的琴声吸引而来到了船边,并非有意偷听。俞伯牙听完钟子期的叙述,上下大 量了一下。眼前的这位樵夫虽然衣衫褴褛,但谈吐不凡。便问他: 你偷听我弹琴,但是你能听懂其中的寓意吗? ”钟子期答到: 能。”于是,俞伯牙马上换好琴弦。他鼓琴一曲后,问钟子期: 何也? ”子期答到: 巍巍乎,若高山。 ”伯牙又鼓琴一曲,子期曰: 荡荡乎,若流水。 ”俞伯牙立即走到钟子期面前,一揖到地激动地说: 我今天终于找到知音了! ”两人畅谈了一宿,甚是情投意合。 但是,第二天一早已是雨过天晴,俞伯牙必须回去复命了。两人分别时约 定,明年此时此刻还在这里相会。 第二年,俞伯牙如期赴会,但却久久等不到子期。于是,俞伯牙就顺着上 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去寻找。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便向这位老人打听钟子 期的家。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正是钟子期的父亲。老人告诉俞伯 牙,钟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读书,再加上家境贫寒,积劳成疾,已经在半月前去 世了。子期去世时担心俞伯牙会在这里久等,叮嘱老人一定要在这一天来通知 俞伯牙。并要求将其安葬在和伯牙论琴的地方,以待伯牙的到来。俞伯牙听到 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他随老人来到钟子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他一 边弹奏,一边吟哦: 摇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向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弹完之后,就在钟子期的坟前将琴摔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 这就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著名的古琴曲《高山流水》,据说就是俞 伯牙所作。 但是这个故事并非传说 ,它还可从汉阳区、汉阳县蔡甸区内的一些地名、古 迹得到印证。如汉阳区十里铺一带有琴断口 ,相传为俞伯牙绝弦之地。汉阳区仙 女山附近平塘渡有碎琴山 ,为伯牙闻子期去世悲痛欲绝 ,摔琴以谢知音之处。在蔡 甸区新农乡马鞍山有钟子期墓、子期故里。 而这两位音乐大师之间的故事之所以这么广为流传正是源于人们对渴望情 感共鸣的普遍诉求。现在我们常常用来比喻知心朋友的 “知音 ”一词,就是出自 这个故事。但我们对 “知音 ”这个词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友情的阐述。从抽象化的 “人”的这个角度出发去理解它的内涵与外延,我们会发现知音文化渗透在在个 人生活、社会生活乃至国际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每个人都在强调着自我强 调着个性,我们渴望被理解却不愿意去理解,所以,

文档评论(0)

wq19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