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docxVIP

上海市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市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及答案 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① , 侧坐莓苔 ② 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 ① 纶,钓丝, “垂纶 ”即垂钓。 ② 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 1)诗歌前两句中 “学垂纶 ”“侧坐莓苔 ”的两个动作描绘出一个 ________的小儿。 2)诗歌三,四两句可见小儿是什么心态?结合具体字词简要分析。 【答案】 ( 1)一本正经、认真、机灵、聪敏 (2 )谨慎或者害怕被打扰(害怕鱼儿被吓跑)的心态。从 “遥招手 ”“不应人 ”可以看出来, 他害怕钓鱼被打扰(鱼儿受惊吓),远远就向路人招手示意,不回应路人的询问,从而看出小儿谨慎。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从 “学垂纶 ”“侧坐莓苔 ”的两个动作可以看出 “小儿 ”认真聪明、一本正经的形象。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三四句诗的意思是: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 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从 “遥招手 ”“不应人 ”可以看出小儿生怕 鱼儿被惊吓的小心谨慎心情。 故答案为:( 1 )一本正经、认真、机灵、聪敏;( 2)谨慎或者害怕被打扰(害怕鱼儿被 吓跑)的心态。从 “遥招手 ”“不应人 ”可以看出来,他害怕钓鱼被打扰(鱼儿受惊吓),远远就向路人招手示意,不回应路人的询问,从而看出小儿谨慎。 【点评】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甲)远日本国僧敬龙归 (唐)韦庄 扶桑 ① 已在渺茫中,家在扶余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乙)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热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注释】 ① 扶桑:相传东海外有神木名为扶桑。是日出之地,亦为日本别名。 (1)关于这两首诗的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甲)诗描写时间为晚上,(乙)诗描写时间是清晨。 (甲)时送别地点在扶桑,(乙)诗分别地点在扬子江。 甲诗作者将与友人同行,(乙)诗作者送友人独往。 (甲)诗友人以船为交通工具,(乙)诗友人也是如此。 (2)关于这两首诗的写作手法,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甲)(乙)两诗都迟至末尾才点出友人前行的目的地。 (甲)(乙)两诗各自重复某些字词,增添诗的节奏感。 (甲)诗由眼前景写到想象景,(乙)诗从想象景写到眼前景。 (甲)诗只有二、四句用韵,(乙)诗是一、二、四句都用韵。【答案】 ( 1) D (2) B 【解析】 【分析】( 1) A 项, “乙诗描写时间是清晨 ”错误,由 “数声风笛离亭晚 ”可知,应 是傍晚,是说两位朋友在沉沉暮霭中互道珍重,各奔前。 B 项, “甲诗送别地点在扶桑 ”错 误,甲诗标题是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是送日本国僧归国,即归于扶桑,并非是送别地点 在扶桑。 C 项, “甲诗作者将与友人同行 ”错误,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意思 是 “此去谁能与你一起到家乡?唯有一船明月和满帆清风 ”,可见作者并非要与他同行。故 选 D项。 2) A 项, “甲乙两诗皆迟至末句才点出友人前行的目的地”错误,乙诗在最后点出友人前 行的目的地, “君向潇湘我向秦 ”;但甲诗最后说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但 并没有指出友人前行的目的地。C 项, “乙诗从想象景写到眼前景”错误, “扬子江头杨柳 春,杨花愁煞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这是从眼前景写到想象景。D 项, “甲诗只有二、四句用韵 ”错误,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一、二、四句都用韵。故选 B 项。 故答案为: ⑴ D; ⑵ B 【点评】 ⑴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时注意结合诗歌内容一一对应即可做出选择; ⑵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即可做出选择。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春 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释】作者的家乡在洛阳附近。 (1) 诗中 “_______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 “________”一字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 现。 2)在

文档评论(0)

158****27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