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演变.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的演变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集群视角下的创新网络与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编号: 05BJL066)和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工程《东北老工业基地技术创新体系实现模式研究》(工程号: 2005DGQ4D14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集群视角下的创新网络与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编号: 05BJL066)和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工程 《东北老工业基地技术创新体系实现模式研究》(工程号: 2005DGQ4D14)的一部分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陈柳钦(1969—),男,湖南邵东县人,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城市经济。 ① Marshall A. Principles of Economics[M], London :Macmillan. 1920(1890) 。 ② Marshall A. Principles of Economics[M], London :Macmillan. 1920(1890) 。 ③ 转引自刘斌:《产业集聚竞争力优势的经济分析》 [M],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4年第43页。 ①转引自徐康宁:《产业聚集形成的原因和影响的研究》 [D],中国知网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3年第24 页。 ③转引徐康宁:《产业聚集形成的原因和影响的研究》 [D],中国知网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3年第23 页。 ① Weber, A. The theory of the lovation of Industries , 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 1929:50-92. ② Weber, A. The theory of the lovation of Industries , 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29:50-92. ①转引自黄健康:《产业集群论》 [M],东南大学岀版社,2005年第29-30页。 ① Coase, R, The Nature of the Firm, Economica vol. 4 , 1937:P368-405. ② Williams, H and A G Wilson., Some comments onthe theoretical and analytical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egional models,Sistemi Urbani,1980:203 一 242 ③ XiaoKai Yang and Ng Y. K。Theory of the Firm andStructure of Residual Rights ,Journal of Economy Be-haviour and rgannisation, 1995:107 一 128. 经济学中的“新经济地理学”,源于 20世纪80年代对“新国际贸易理论”和“竞争优势经济学”的研究。这种“新经济 地理学”吸收了城市经济学、区域科学和经济区位论等有关空间经济的传统思想,结合产业组织理论有关不完全竞争和收 益递增模型的最新进展,试图构建“空间经济”的理论体系。它比较注重国际经济学与地理区位及运输费用(贸易壁垒) 的关联,强调规范的模型分析方法,提岀了一系列复杂的空间经济模型,以模拟产业集聚的向心力和离心力的相互作用, 寻求产业集聚持续发展和多重均衡实现及被打破的条件,强调收益递增、不完全竞争、历史和偶然事件、路径依赖等在产 业集聚和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D-S模型的基本思路是消费者对多样化消费的偏好意味着消费品种类越多越好,效用水平越高;由于存在生产上的规模经 济,厂商应该尽可能把一种产品的规模做大,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把一种产品规模做大,意味着消费品种类减少,或 者说增加消费品种类,意味着产品生产规模的缩小,规模经济和多样化消费之间就存在两难冲突;如何解决这种两难冲 突,办法是使人口规模和(或)资源增加,而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正具有这种功效。这一模型讲述了一个规模经济与多样 化消费之间两难冲突的故事,他们发现即使两国的禀赋条件相同,也没有李嘉图的技术比较优势,但如果存在规模经济, 则两国也可以选择生产不同的专业,开展分工和国际贸易。 ③ Krueman P: Increasine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 转引自范剑勇:《产业集聚与地区差距:来自中国的证据》 J],《中国社会科学评论》 2004年第1卷第24页。 转引自范剑勇:《产业集聚与地区差距:来自中国的证据》 J],《中国社会科学评论》 2004年第1卷第26页。 ① Krugman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