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Ⅰ5年高考3年模拟)高考语文专题:七古代诗歌阅读课件.pdf

(课标Ⅰ5年高考3年模拟)高考语文专题:七古代诗歌阅读课件.pdf

  1. 1、本文档共1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 (课标专用) 专题七 古代诗歌阅读 五年高考 A 组  自主命题 ·课标卷题组 题组一 课标 题Ⅰ组 一 、(2018 课标全国 Ⅰ,14—15)阅读下面 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目。(9分)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 1.下列对 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弯弓射鸿 、麻衣冲风 、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 一 、 1.答案    B 本题综合考查对诗句内容 、表达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诗“人虽不得不接 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错,“男儿屈穷”中的 穷“”并非指 贫“穷”,而是指遭遇困难和坎坷 。 2.答案 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 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 、自勉之情 。 解析 首先,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寒风又变为春柳”意为寒风已去,东风徐来,枯柳变绿 。 其次,根据诗句意思描绘画面 。再次,联系诗中的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所 体现的作者情感分析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 诗歌鉴赏    《野歌》在李贺的诗作中别具一格 。整首诗扣题叙事抒怀,前四句叙事,后四句抒 怀 。因事抒怀,叙事和抒怀紧密关联 。叙事之中有援箭引弓、仰天射鸿 、麻衣冲风的形象描 写,有箭飞弦响 、大雁哀鸣 、北风呼啸 、诗人高歌等声响的渲染 。抒怀之时有感叹不遇 、不 甘沉沦的内心表白,有寒风变春柳 、细柳笼轻烟的艺术遐思 。叙事之中以形象的描写 、声响 的渲染发泄身受压抑 、才志不得伸展的强烈愤激,抒怀之时以内心的独白 、艺术的遐思表达 出乐观 、自勉之情 。愤激之中呈现出狂放 、豪迈 、洒脱的形象,自勉之时犹见积极用世 、奋 发有为之志 。 样,诗人受压抑但并不沉沦,虽愤激犹能自勉的情怀充溢在诗的字里行间,让人 读来为之欣慰和感动 。 二 、(2017 课标全国 Ⅰ,14—15)阅读下面 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目。(11分)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 1.下列对 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 、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 E.作者承认 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 2.本诗的第四句 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 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 二 、 1.答案    BE B项 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 、一往无前”说法错误 。古代行军时士卒口 中衔枚,以防喧哗 。诗歌的第三句用 衔“枚”来形容考生安静的状态,不是写考生的奋勇争 先 。E项,诗歌的尾联是作者自谦的话,表现了他对同僚的谆谆嘱托,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 挚感情,也表达了为国选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是说作者自己真的体弱多病 。 2.答案 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 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 解析     句诗可拆分为 下“笔”“春蚕食叶声”两部分,思考两者的联系,可知诗句使用了比 喻的修辞手法,用 春“蚕食叶声”来比喻考生下笔写字的声音,以此表现作者的喜悦之情;作者 用 春“蚕食叶声”来反衬考场的安静,是动中见静的表现手法 。 诗歌赏析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 首诗写 出他主持礼部考试时,见到考场中英才济济,考试场面寂静 、肃穆而充满生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caiy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