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初二级语文课文言文练习《短文两篇》
姓名: 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
《答谢中书书》(总分 100 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
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 分*6=24 分)
一、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1 、 五 色 交 辉 :__________________2 、 四 时 俱
备:_________________
3 、 晓 雾 将 歇 :__________________4 、 夕 日 欲
颓:_________________
5、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 6 、未复有能与其奇
者:___________
二、翻译句子 (8 分*4=32 分)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简答:
2 分) ________,“答谢
1、“书”的意思是(
中书书”的意思是(
3 分) 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5 分)
5 分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10 分)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答:
__________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
11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______
10 分)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本文分 _____层( 2 分),写出各层大意( 12
分)
《记承天寺夜游》(总分 100 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 分*8=32 分)
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闲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 分*3=24 分)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三、填空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______________》,作者 __________,字
__________,号 _____________。北宋 _______家, _______家 ( 2
分 *6=12 分)
2、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 _____________,同时也抒
发了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情。( 4 分 *2=8 分)
3、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 3 分)
22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4、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一是
二是 ____________ ( 3
分 *2=6 分)
5、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5 分)
6、《记承天寺夜游》 中“积水空明, 藻荇交横” 表现景物什么特点?
10 分)
《答谢中书书》
1. 信 给谢中书的信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3.(1) 对偶 (2) 对偶,借代
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 (1) 自古以来,文人们都夸赞山水的美丽。
具体描绘各种美丽的极致。
感叹这样的人间天堂,再也没有人能欣赏到。
《记承天寺夜游》
1、《东坡志林》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学家,政治家,苏洵,苏辙 “三苏”
2、月下美景,壮志难酬的苦闷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一是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二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耳。
5、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
6、月光清澈透明,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
似积水空潭一般。”。“积水空明” 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前者给人以一池春水
的静谧之感,后者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一正写,一侧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也折射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