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听、看 及其他(关于 渴的笔 ) (2008-07-14 10:44:09)
2005 年 5 月某日,我的美国甲方 我去洛杉 郊区一家牛排店吃晚餐。店名 555。配上冰 加州葡萄酒,牛排的确好吃。席 大侃他年 期足球明星生涯,追随者中,美女如云。。。。云云,我都不大 得清了。然而,他的吃相
令我 犹深。他 吃 :“ It melts in mouth ? . ”。我震惊 和我 中国 是一 的: 入口即化!(极言食物之美味。 )关 是,他 喃喃有 ,眼睛是 着的。他如此的痴迷,完全是下意 的,不是有意的。
提醒我一些事情。
吃的 (味 方面):当充分品味、 放味 的 候,眼睛( )需要
上,以免影响 味 的 品。 相信 没有眼前景物的影响, 味 是 底
的、充分的。
听 方面:我注意到郎朗在演奏入神的 候,他的痴迷姿 、沉醉之状 ,就是眼睛半 。
去 京 的 迷去 园子的 候, 他 欣 京 , 随着京胡的 奏 晃 的 候,眼睛也是 着的。 ,“欣 ”京 ,是 眼“听” ,不是 眼“看” 。个中理由 相仿。
人 在关注非 感 的 候, 眼睛常常是 上或者半 的。 种 眼, 排斥 ,乃因 是干 ,影响其他感 的 。
里看出两个事情:一: 很 大,很容易,因此,已 是基本感 了。不 上眼帘,即受影响;二: 其他感 已 成 抑的“超 ”力量;第三:非 的其他感 已 在受 状 ,因而只有凭借适当的手段( 眼)来得到 的 放。
我 知道,盲人的触 和听 都十分敏感。 “算命瞎子”,正是 个事情的民 白 。盲人算命,“看”首相, 是“摸”手上的 理。算命有无道理,我没有 趣。 但是,盲人敏于触 和听 是没 的。 而音 家刘 昆 出一个很有天分的盲童, 演奏 琴,水平很高。 也 就是其触 和听 极 敏感也有关系。
我当然不是 有了残疾才能有其他感官的 展。 但是 些残疾提醒我 , 人之五感,各有各的特色,都是可以通达心灵、通达精神世界的大 的,并不是只有 才有 种特 。
1
视觉和记忆:看过的东西,不一定记得住,尤其是物象、图像。反过来说,图像的东西,要记住,得多看、细看、认真看。而所谓说某人记忆好,能“过目不忘”,主要是指读书(文字),这已经是关于语言,说远了。
当年李叔同(弘一法师)出家时,他的朋友并不知道具体情况,只是从他宿
舍里墙上开始挂佛象, 由此判断他真的出家了。 这里,信佛者需要天天观看佛像,
有助于佛入肉身 ( 精神深入肉体 ) 。我的一个基督徒朋友家里, 也挂基督“受难图”。
这就是说,图像需要足够的视觉观看,方可逐渐深入人心、触及精神。
为什么看过的不一定记得住?因为看过的东西太多了, 经过眼睛的太多。 太多了难于经过大脑(心灵),所谓过眼云烟。这是泛指。如果说图像的东西,那
么,原因大概就是图像的东西是需要仔细玩味、静心体会的。光“看”,是不得要领的。
眼睛看事物,本来就是选择性的。 对有兴趣的,则入目了(意思是看进去了),对没兴趣的,则“视而不见”。可见,看,不光是生理光学的意义,更是人心的问题了。
看以及看见: 英文有 look 和 see 的区别。 look, 只是看、观看而已;而 see 则是指看见、明白、理解。
你看了,不一定看见,不一定看明白,不一定看得出来,更不一定理解。因此理解是需要内心的积极配合的(选择性)。
当内心空虚,无所适从、内心空白的时候,如果要让他看见的话,那么必须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必须够奇特、够突出,才能吸引其注意力。我想那就是为什么,在我们的建筑界,大家(学术的、专业的和外行)都在本质上把建筑理解为视觉的东西,(我称之为“视觉中心主义”,其作品则是“建筑造型主义”。)不难理解,现在的一些建筑外形是如此奇特,因为这是大家内心深处的追求啊,可以谓之“心声”。
与之配合的词语太多了,俯拾皆是:“注意力经济”、“眼球经济”、“吸
引眼球”、“赢得眼球” ,“视觉冲击力” ,“视觉盛宴” ,“眼睛一亮” ,。。。。。等等。这些词语,从沉沉的汉语背景中凸现,成为“显语”,暗示了我们当下,
比任何时候都在乎自己的眼睛,或者更准确的说,眼球。这不得不令人惊叹:难道我们的心理发育阶段,处于或许可以称为“视觉期”的某个阶段?。
纯视觉的丰盛(所谓“视觉盛宴”)正是我们这个转形时期建筑的特征。而信息爆炸(过度的信息冗余),则对应着心灵某种程度的贫瘠和荒芜。他们互为
2
因果,又互相推动。而这原动力,正是发自内心的“视觉饥渴”。对这一状况,我们身为建筑师,恐怕不得不察。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