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医千古一绝:迎随补泻针法的千年误解
今天给大家讲讲武当祝氏道医的迎随补泻体系。我们的理解
与后世对迎随补泻的认识完全不一样。传统的迎随补泻针法,是建立
在经脉单向运行基础上的,以顺经为补逆经为泻。比如传统认为足三
阳从头走足,那么针刺时针尖朝向足部的方向为补,朝头部的方向为
泻。但是在祝华英道长丹道修炼胎息内证过程中,发现人体所有经脉
本身都是升极而降,降极而升的,本身就具备正反双向升降运动.经脉
的双向升降运动内经里称为经脉的“来去”,也称为顺逆。那么什么才
是内经里真正的迎随补泻呢?这个我们先看看内经的原文:《灵枢·九针
十二原》:“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迎而 之,恶
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灵
枢·小针解》:“迎而 之者,泻也;追而济之者,补也。”《灵枢·终始》:
“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往者为逆,来者为顺,
明知逆顺,正行无问。”这句话都以为 联系后面的迎随针法来讲的,
其实不是,我们来看看原文:“粗守关,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空
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
发。不知机道,扣之不发。知其往来,要与之期。粗之闇乎,妙哉,工独
有之。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迎而 之,恶得无
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 针道毕矣。”粗守
关,关为关口,古代医家多解释为四肢关节,意为粗工只知道徒守四
肢关节。其实不然,古代道家有关窍一说,人体中的任何部位都有气机
的聚集,部位的功能与经脉之气的运动有关系,故于练功过程中特别
强调这些部位,对这些部位统称为关窍,比如任督二脉上身后督脉有
三关,身前有上中下三丹田。道家修炼宝典《大成捷要》有详细介绍:
(学习中医者也应当了解我们人身之中关键的关窍)“夫人身后有三
关:尾闾、夹脊、玉枕是也。尾闾在夹脊尽头之处,其关通内肾之窍,
上行乃一条髓路,名曰漕溪,又曰黄河,此阳气上升之路。直上至第七
节,与内肾两相对处,谓之夹脊关;又上至脑后,谓之玉枕关;此身后
三关也。人身前有三田:泥丸、土釜、华池是也。泥丸为上丹田,方圆
一寸二分,虚间一穴,乃藏神之所,其穴在眉心,入内一寸为明堂宫,
再入内一寸为洞房宫,再入内一寸为泥丸宫,即上丹田。眉心之下,向
口中有二窍,即口内上腭,谓之鼻梁金桥,又曰上鹊桥 ;舌下亦有两
窍,下通气管喉咙,盖颌下硬骨为喉,乃内外气出入之处也。颔下软骨
为咽,乃进饮食通肠胃之所也。其气管有十二节,各曰十二重楼,直下
接肺窍以至于心。心下有一窍,名曰绛宫,乃龙虎交会之处也。直下三
寸六分名曰土釜黄庭宫,为中丹田,左明堂、右洞房,亦是空间一穴,
方圆一寸二分,乃藏炁之所、炼丹之鼎。外与脐门相对,约有三寸六
分,故曰天上三十六,地上三十六,自天至地,八万四千里,自心至
肾,八寸四分。天心三寸六分,地肾三寸六分,中丹田一寸二分,总计
八寸四分,合天地之全数,人身一天地也。脐门内,号生门,中有七
窍,下通外肾,外肾乃精气走泄之处。脐之后、肾之前,中间一穴,名
曰偃月炉,又曰炁海。稍下一寸二分,名曰华池,乃下丹田,藏精之
所,采药之处。左明堂、右洞房,亦是虚间一穴,方圆一寸二分。此处
有二窍,向上一窍通内肾,直下一窍通尾闾,中间强名曰玄关,乃无中
生有之处,炼精炼到精满炁足,自然产出真一之炁,玄关自开。又云:
人身中有修炼金丹三窍,不可不知也。上窍离宫心位,外阳而内阴,中
藏元神,为性,汞、龙、灵山是也;下窍是坎宫肾位,外阴而内阳,中藏
元炁,为命、铅、虎,炁穴是也,以及命宫、坤炉、生门、密户皆此一
处。人能凭真意、元神下凝命宫,自然超生了死。此上下二窍中间,又
有养胎一窍,是空洞之所,虚无之窟,乃人身之正中,在心下脐上,黄
庭之处,中丹田是也。此人一身之关窍也。”那么在《灵枢九针十二原》
里,这个关窍其实特指穴位。粗工只知道死守穴位,却不了解穴位之
中经气、气血正邪之往来。这个经脉之气血的运动才是上守机。这个
机,就是特指的经脉之气来去往返的灵机运动。这个气机的运动
“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也就 说气机的运动是有往来的,而我
们必须在临床中通过脉诊参合症状诊断十二经脉的升降往来之机。
《素问六微旨大论》“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故非出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