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445-2019 科尔沁尖叶胡枝子认定技术规程.pdfVIP

DB15/T 445-2019 科尔沁尖叶胡枝子认定技术规程.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ICS 65.020.20 B 05 内 古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 15/T 445—2019 代替 DB15/ 445-2008 尔沁尖叶枝子定技术 Technical Guideline for Certification of Lesp edeza hedysaroides Pall. Kitag. cv. Keerqin ( ) 2019-11-14 发布 2019-12-14 实施 发 布 DB15/T 445—2019 前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则。 本标准代替DB15/ 445—2008 《科尔沁尖叶胡枝子定技术程》。与DB15/ 445—2008 相比,, 编性修改外主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围”分 (第1章); ——修改了“学名” (2.2); ——修改了“品种来源”分 (第3章); ——修改了“植物学定”为 “植物学特征定” (第4章); ——在 “植物学特征定”中增加了“幼植株”和 “成年植株” (4.1和4.2); ——修改了“果实”为 “果”及其内容 (4.2.6,2008年版的4.6); ——增加了“种子” (4.2.7); ——修改了“物候期定”分 (第5章,2008年版的第6章)。 本标准由中国农业科学原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内古自治区原生态修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M/TC 34)归口。 本标准单位:中国农业科学原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农业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内 古农业大学、内古林县原工作站。 本标准主人:、李峰、徐丽君、柳、亚、晓斌、淑。 I DB15/T 445—2019 尔沁尖叶枝子定技术 1 围 本标准定了科尔沁尖叶胡枝子的植物学特征定、幼形态定、物候期定和DNA 定方法。 本标准用于科尔沁尖叶胡枝子的定。 2 品名 2.1 中文名 科尔沁尖叶胡枝子。 2.2 学名 (Linn. f.)Pers. cv. Keerqin。 3 品来源 科尔沁尖叶胡枝子是由中国农业科学原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和内古林县原工作站等单 位,用一次混合择法,从内古林县生尖叶胡枝子( (Linn. f.)Pers. cv. Keerqin)群体中出的优单株,经多年人工栽培化而成。2006 年 12 月经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 审定登为栽培品种 (品种登号:325)。品种原种由中国农业科学原研究所保存。 4 植物学特征定 4.1 幼植株 子叶出土后呈椭圆形、绿、肉,生缓慢;真叶4~5 片后生加快,叶片绿。播种当 年基不分枝,主枝上分生侧枝多,株30 cm~40 cm。 4.2 成年植株 4.2.1 株型 多年生本状半灌木,直立,株型呈扫帚状,成熟株85 cm~100 cm。 4.2.2 根 直根系,为层聚积型,主分布在20 cm土层内。 4.2.3 枝条 1 年生枝条基粗0.5 mm 以下。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