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复习资料(完整版).pdf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药性理论   苦能燥即燥湿,用于湿证。   温性的苦燥药如苍术、厚朴,用于寒湿证,称   第一节 四气 为苦温燥湿;   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   寒性的苦燥药如黄连、黄柏,用于湿热证,称 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性质,是说 为苦寒燥湿。 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苦能坚的提法源于 《黄帝内经》。 《素问·脏气   四气的作用: 法时论》:“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   1.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   以知母、黄柏等苦味药用治肾阴亏虚、相火亢 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 盛等证为例,认为苦能坚阴,并以“泻火存阴”之理 息风等作用; 解释。“存阴”是间接作用,“泻火”是直接作用。苦   2.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 能坚阴与苦能清泄直接相关。 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作用。   坚厚脾胃:增进食欲,黄连、龙胆草   咸:能软、能下 ,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   第二节 五味 多用于瘰疬、瘿瘤、痰核、癥瘕等病证。   五味,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   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多用于治 苦、咸等味。其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 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如猪苓、茯苓、薏苡仁等。 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此外还有淡味、涩味。由于长期以来将涩附于   涩:能收敛固涩,与酸味作用相似。 酸,淡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习称五味。   龙骨、牡蛎涩精,赤石脂、禹余粮涩肠止泻,   五味的作用 特别重要 莲子固精止带,乌贼骨收敛止血、固精止带等。   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   一般治疗表证的药物,如麻黄、薄荷;治疗气   第三节 升降浮沉 滞血瘀的药物如木香、红花,都有辛味。   升降浮沉的含义   辛味药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说明药   甘:能补、能缓、能和 ,即有补益、缓急止 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 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   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沉表示收   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饴糖缓急止 敛固藏和泄利二便。 痛,甘草调和诸药等。   药性升降浮沉理论形成于金元时期。   某些甘味药还具有解药食中毒的作用,如甘草、   升降浮沉的影响因素 绿豆等,故又有甘能解毒之说。   药物的性味:凡性温热、味辛甘的药为阳性,   酸: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作用。多用于 多主升浮,如桂枝等;而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为 体虚多汗,久泻久痢,肺虚久咳,遗精滑精,尿频 阴性,多主沉降,如天花粉、芒硝等。 遗尿等滑脱不禁的证候。   药物的质地轻重:凡花、叶类质轻的药多主升   山茱萸、五味子涩精、敛汗,五倍子涩肠止泻, 浮,如菊花、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76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有问题,请私信联系。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