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后练习新人教版.pdfVIP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后练习新人教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名句默写。 (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3)苏轼的《定风波》一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皆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 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4)苏轼的《定风波》一词中写词人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冒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阅读鉴赏。 (1)“山头斜照却相迎”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其表达效果。 拟人。把斜阳当作人来写,表现了词人经历风雨之后,感受到斜阳给他带来的雨后无限喜悦之情。 (2)词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体现出词人胸怀旷达、性格开朗、积极乐观的性格。 二、《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1.名句默写。 (1)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2)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3)写明作此词的时间、地点和心境的句子是:闲登小阁看新晴。 (4)陈与义在《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回想往昔在午桥桥上宴饮,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杰 的句子是: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2.阅读鉴赏。 (1)“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内容简要分析。 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借“杏花疏影”、景色幽香的静景和伴着清韵悠远的笛声欢歌到天明的动景,描 写了作者当年在良辰美景中与朋友一起借着酒兴尽情嬉闹游乐的情形。 (2)试分析下阕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下阕“二十余年”两句,表达了作者经历了国家及自身沧桑变化之沉郁伤感;“闲登小阁”三句写雨后新晴时 的月色及渔唱樵歌,“古今多少事”两句将沉重悲愤的情感转化为洞达世事、淡看烟云的旷达之情。 三、《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名句默写。 (1)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2)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3)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被白发,欺人奈何”两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 内心矛盾。 (4)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化用了杜甫的《一百 五日夜对月》中“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的诗句。 2.阅读鉴赏。 (1)“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概括。 此句通过描写自己的行和言,表达了词人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更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 (2)“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运用了想象、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词人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使洒向人间的月光 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了词人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 四、《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1.名句默写。 (1)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2)纳兰性德的《浣溪沙》中“身向云山那畔行”一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让人想起同是纳兰性德的“山 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3)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这首词中的“古今幽恨几时平”一句点明主旨。 2.阅读鉴赏。 (1)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中“断”字的妙处。 “断”字,不仅生动地描绘了马嘶声在北风中被阻断的情景,更描绘了人被隔绝在荒凉地的感觉。 (2)这首边塞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66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