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预处理工艺对大豆蛋白胶黏剂性能的影响研究.pdf

蛋白预处理工艺对大豆蛋白胶黏剂性能的影响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摘要 为解决大豆蛋白复杂四级结构造成制备胶黏剂胶接不稳定、耐水性差等问题,本 文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利用化学、物理方法调控大豆蛋白结构,后加入交联剂制 备大豆蛋白胶黏剂。通过对改性前后大豆蛋白的粒径、表面疏水指数、蛋白分子量、 分散度以及对制备胶黏剂的残留率、吸湿率、官能团变化、热稳定性、固化胶黏剂断 面形貌以及胶合板胶合强度的表征和分析,研究大豆蛋白结构变化与交联剂的协效增 强作用,建立预处理参数、蛋白结构、制备胶黏剂性能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调控大豆 蛋白结构增强大豆蛋白胶黏剂性能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尿素破坏大豆蛋白分子内的氢键、十二烷基硫酸钠使蛋白分子内的疏水性 基团外翻、亚硫酸氢钠破坏蛋白分子间的二硫键,破坏大豆蛋白分子结构,相比于未 改性蛋白质,表面疏水指数分别提高了189.92%、76.73%和158.84%。蛋白分子的一 级结构、α-螺旋结构和β-折叠结构几乎未被破坏,三、四级结构被破坏。在变性剂作 用下,蛋白质亲水性基团暴露,在固化过程中与交联剂反应形成了更加紧密的交联结 构,交联密度增加,残留率分别提高至91.9%、91.5%、90.2% 。利用尿素与交联剂改 性胶黏剂制备胶合板的耐水胶合强度可以达到最大为 1.07 MPa,优于其他两种变性 剂。 (2 )超声的空化作用使SPI 颗粒破碎,破坏大豆蛋白分子结构和降低蛋白质的 分子量。随着超声处理时间从10 min 增加到40 min ,SPI 平均粒径降低了74.55%, 大豆蛋白表面疏水指数提高了484.38% ,蛋白分子量降低。当超声处理为4 min 时, 超声改性大豆蛋白胶黏剂的残留率提高了 2.50% ,吸湿率降低了 36.40%,制备胶合 板的耐水胶合强度提高了155.56%。与文献中报道的其它大豆粉基胶黏剂相比,化学 试剂添加量减少了650% 。 (3 )微波使SPI 颗粒粒径变小且均匀,破坏大豆蛋白分子结构,内部疏水性基 团外翻。随着微波处理时间从1 min 增加到5 min,SPI 粒径的平均数减小了67.32%, 众数减小了 65.76% 。蛋白质的表面疏水指数增加了526.04%,Zeta 电位的电动势降 低了 22.67% 。微波处理后展开的蛋白分子活性基团可与环氧交联剂反应,在固化过 程中形成更加紧密的交联结构,提高了改性大豆蛋白胶黏剂的耐水胶接性能。当微波 处理4 min 时,胶黏剂的性能达到最佳,相比于未改性的大豆蛋白胶黏剂其残留率提 I 预处理工艺对大豆蛋白胶黏剂性能的影响研究 高了3.68%,吸湿率降低了41.77% ,耐水胶合强度为提高了160.47%,干状胶合强度 提高了76.79% 。 关键词:大豆蛋白胶黏剂,化学变性,超声变性,微波变性,交联网络结构,耐水胶 接性能 II 目录 目录 1 绪论 1 1.1 木材用胶黏剂产业现状 1 1.2 生物质无醛胶黏剂发展概况 1 1.2.1 淀粉基胶黏剂2 1.2.2 单宁基胶黏剂2 1.2.3 环氧基胶黏剂2 1.2.4 蛋白基胶黏剂 3 1.3 大豆蛋白胶黏剂研究现状4 1.3.1 大豆蛋白胶黏剂的变性研究4 1.3.2 大豆蛋白胶黏剂的增强改性研究 8 1.4 大豆蛋白胶黏剂应用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0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1 1.5.1 研究内容 11 1.5.2 技术路线 11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1.6.1 研究目的 12 1.6.2 研究意义 12 1.7 创新点 12 2 变性剂对大豆蛋白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65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55023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