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见宋亡后蒋捷生活踪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见宋亡后蒋捷生活踪迹 ?(2011-09-08 21:43:29) 转载▼ 标签:? 杂谈 宋末四大词家之一的蒋捷,有《竹山词》一卷存世,收入《四库全书》,清初词坛尊他为阳羡词派鼻祖,是今江苏宜兴人氏。他的生平,专题著作只涉及词章,词的选本也无详细记载。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志书上架,民间藏书解冻。笔者由此新见蒋捷研究资料数则,刊于《文学遗产》2005年第3期。之后两年多来,又续有发现。今据以演绎,写成本文,以与大家一起研究讨论。 一、蒋捷曾隐居周铁镇竺山 宜兴境内太湖之滨的竺山,在周铁镇沙塘港口,旧时曾称竹山和足山。 笔者在宜兴后村《周氏宗谱》中发现蒋捷撰作的《简惠公谱牒后序》。全文如下:“公为中兴名相,距今百有余年。流风遗烈,犹有能景慕而乐道者。公殁后朝事日非,一时元辅如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其人接踵而起,甚于卖国之桧,不得如公者维挽于其间,国祚遂移。乃公之子孙亦稍凌夷衰微也。传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抑又有之,世臣、亲臣、与国同休戚,其斯之谓欤!余遭丧乱,摈处湖滨,既与公同壤,公之孙祖儒者,好文墨,工于词,时相过从,共抱黍离之悲。每出其家藏谱牒示余,如接公于晤语。窃又幸公云礽济济,积庆未艾,不与故国山河同归绝灭也。为续书行辈于剩简而复赘数言,俾后之览者,知余掩卷而重有感云。” 如果你认为文中的“湖滨”、“同壤”,仍未点明居处,那末储大文于乾隆四年(1739)作的《后村二修谱序》,就说得一清二楚。该序说:“宋元以前,周氏世居,大率不离羊山(即阳山)左右。……先辈蒋捷隐居竹山,……盖竹山、阳山,俱滨震泽(即太湖),相距数里许,故云同壤。”这里明确指出蒋捷隐居周铁竺山。据此,我们可以这样推论:他与周祖儒“共抱黍离之悲”,在共同的思想基础上,“时相过从”,所以,蒋捷在周铁竺山生活了较长一段时间。蒋捷的文章,我们发现不多。这篇后序,也是了解蒋捷思想的极为宝贵的材料。 又据《宜兴县教育志》(1993年出版)载:清光绪六年(1880),当地士绅捐款助地,“在周铁桥北街外,兴建书院。因周铁桥东有竺山,书院在竺山之西,故名竺西书院。书院中设宋进士蒋捷( 竺山先生)的神位,地方人士以时祭祀。”书院以竺山而得名,神位因蒋捷而供设。这真是地灵人杰,二美毕具。因此,到清代,地方教育界人士还怀念和景仰竺山的蒋捷。 二十一世纪初,竺山脚下沙塘港村杭氏修篡宗谱,发现民国初年有三篇序文都感激蒋捷遗泽。如储谌写的《笠农杭世兄序》说:“笠湖三万六千顷,有竺山焉。宋蒋词人卜居于此。自兹以往,钟灵毓秀,代有名贤,迄至于今,少年英俊,联翩鹊起,洵非偶然。笠农世兄乃其一也。” 根据这些记载,我们不仅确知蒋捷曾隐居竺山,而且还可推断蒋捷在竹山曾设馆授徒,成了私塾老师,他兢兢业业,善诱弟子。唯其如此,教育志中的地方领导、学校老师、杭氏谱中的青年学生才会如此尊敬和怀念他。 蒋捷寓居于竺山何方人家?旧时失意、退隐之文人常与寺院结缘。笔者以为蒋捷很可能隐居于竺山的福善寺。明末诗家史懋锦在所作的《竹山》诗中有“上有古刹凌空蒙”之句,此“古刹”即为福善寺前身。蒋捷所著《竹山词》中有一首《虞美人·听雨》。词中有“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之句。这个“僧庐”当是指的福善寺。它濒临湖滨,比别寺更多了点湖面秋风,水上悲雁。如此环境里的“阶前点滴”,岂不更能激起饱经风霜“鬓已星星”老人的“悲欢离合”之情。 福善寺于公元二○○一年复建后,找回散失在民间的有关遗存文物,其中有一口黄色釉彩圆陶缸,据传为蒋捷遗物。所以说蒋捷曾隐居竺山福善寺,也不无蛛丝马迹。 二、蒋捷曾迁居前馀竹山(前馀,今称三星村,属武进夏溪镇。) 宋亡,蒋捷行踪何在?众多论述者以为既已隐居,就存而不论。其实他的中晚年生活并不是一直孤单寂寞独来独往的。 武进蠡河桥(今称礼河桥)《蒋氏家乘》的蒋捷资料,不仅载蒋捷个人事迹;而且还载这支族人的生息繁衍情况。 该谱世系图以西周初年伯龄为第一世,第四十七世乃东汉光武帝时的蒋横,第四十八世乃蒋默、蒋澄等兄弟九人。八子蒋默至阳羡(今宜兴)滆湖东云阳安家,九子蒋澄至滆湖西函 \o [1](音ou)亭安家。澄生五子:孟、通、休、政、元(玄)。九十六世蒋捷乃蒋休之后,蒋捷九十一世祖是蒋玑(子奇第四子),今人以为蒋捷是九十一世蒋璨之后人,但据谱,璨之父为九十世之美,之美系之奇弟,蒋滂次子,可见蒋捷并非蒋璨后代。《蒋氏家乘》中,钱叔平序文指出:“至竹山……由义兴徙晋陵前馀,是为吾邑蒋氏之始。”据此,我们不仅寻找到了入元后的蒋捷隐居处,而且还知道他成了该支的始迁祖了。 该谱记载蒋捷迁徙武进的家庭情况如下: 蒋捷之妻是佘素玉,晋陵学士佘安裕之女。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蒋捷率三子自宜兴函(ou)亭迁居至晋陵(今武进)西乡。他与长子献明居傅村之南的前馀;次子伟明,居傅村之北的后馀(今称

文档评论(0)

_______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