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阅读 ( 本题共 4 小题, 19 分 )
李常字公择,南康建昌人。自束发..读书庐山白石僧舍。既擢第,留所抄书九千卷,名舍
曰李氏山房。 调江州判官、 宣州观察推官。 发运使杨佐将荐改秩, 常推其友刘琦, 佐击节曰:
“世无此风久矣。”并荐之。
熙宁初,为秘阁校理。王安石与之善,以为三司条例检详官,改右正言、知谏院 ..。安石
立新法常预议不欲青苗收息至是疏言条例司始建已致中外之议至于青苗敛散取息傅会经义人且大骇安石见之,遣所亲密谕意,常不为止。又言:“州县散常平钱,实不出本,勒民出
息。”神宗诘安石, 安石请令常具官吏主名, 常以非谏官体, 落校理、通判滑州。 岁余复职,知鄂州,徙湖、齐二州。齐多盗,论报无虚日。常得黠盗,刺字 ..为兵,使在麾下,尽知囊括
处,悉发屋破柱,拔其根株,半岁间诛七百人,奸无所匿。
哲宗立,改吏部,进户部尚书。或疑其少干局,虑不胜任。质于司马光。光曰:“用常
主邦计, 则人知朝廷不急于征利, 聚敛少息矣。 ”常转对, 上七事。时役法差、 免二科未定,常谓:“法无新陈,便民者良;论无彼己,可久者确。今使民俱出赀则贫者难办,俱出力则
富者难堪,各从其愿,则可久尔。”乃折衷条上之。赦恩,蠲市易逋负不满二百缗者,常请息过其数亦勿取。
拜御史中丞,加.龙图阁直学士。论取士,请分诗赋、经义为两科,以尽所长。初,河决小吴,议者欲自孙村口导还故处,及是,役兴,常言:“京东、河北饥困,不宜导河。”诏
罢之。谏官刘安世以吴处厚缴蔡确诗为谤讪, 因力攻确。 常上疏论以诗罪确, 非所以厚风俗。
安世并劾常,徙兵部尚书。辞不拜。出知邓州。徙成都,行次陕,暴卒,年六十四。
(选自《宋史·李常传》 ,有
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安石立新法常预议 /不欲青苗收息至是 /疏言 /条例司始建 /已致中外之议 / 至于青苗敛散取息傅会经义人且大骇 /
安石立新法 /常预议 / 不欲青苗收息至是 /疏言 /条例司始建 /已致中外之议 /至于青苗 /敛散取息/ 傅会经义 /人且大骇
安石立新法 /常预议 /不欲青苗收息 /至是 /疏言 / 条例司始建 /已致中外之议 /至于青苗 /敛散取息 /傅会经义 /人且大骇 /
D. 安石立新法
/常预议
/不欲青苗收息
/至是
/疏言 / 条例司始建
/已致中外之议
/至于青苗敛散
/
取息傅会经义
/ 人且大骇
11.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束发:指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子到了十五岁,要将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
谏院:朝廷设立舆论机关, 可对朝廷百官的任用及各种政事提出意见,规谏朝政缺失。 “正
言”和“御史中丞 ”都是谏院所属的官员。
C. 刺字:文中指针对犯罪之人的刑罚,也称 “墨刑 ”。在犯人皮肤上刺字,再涂以墨使字迹
明显,之后根据罪行轻重可为兵卒,也可发配至边远地方。
加官:在原有的官职外兼领其他官衔。加领的官职没有实际权力,只增加荣显,厚重身份,表示皇帝给予恩宠。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李常为人谦让,有君子之风。发运使杨佐向朝廷推荐李常,李常反而推荐好友刘琦。杨大为赞叹,将二人一起推荐。
李常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他与王安石关系友好,却上书反对青苗法收息;即使王安石派人私下跟他表明自己的意思,他也不罢休。
李常心系百姓,为民排忧解难。他捉盗贼,毁贼窝,保一方百姓平安;黄河决堤,他力主不要给京东、河北的饥困百姓摊派劳役。
李常坚持正义,直言敢谏。修订役法时,他提出法无新旧,以方便百姓为好。刘安世诬陷蔡确,他上疏维护蔡确,因此被弹劾。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 )或疑其少干局,虑不胜任。质于司马光。( 5 分)
2 )谏官刘安世以吴处厚缴蔡确诗为谤讪,因力攻确。 常上疏论以诗罪确, 非所以厚风俗。
5 分)
阅读答案:
10.C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
结构的对称, 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 句子成分的省略, 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句中 “常预议”
前面的主语已经变换,前面断开,排除 A;“至是”单独的时间状语,单独成句,排除 AB;
“青苗”“敛散取息”两个事件,中间断开,排除 AD。故选 C。)
11.B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
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
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
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