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586-2017 牦牛衣原体病防治技术规范.pdfVIP

DB63T 1586-2017 牦牛衣原体病防治技术规范.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ICS 11.220 B 41 备案号:55157-2017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T 1586—2017 牦牛衣原体病防治技术规范 2017 - 06 - 20 发布 2017 - 09 - 20 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63/T 1586—2017 前 言 本规范按照GB/T 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范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由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起草。 本规范起草人:胡广卫、蔡金山、周继章、阚威、晁宜林、张志平、沈艳丽、李兆才、赵全邦、李 静、张沛。 I DB63/T 1586—2017 牦牛衣原体病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牦牛衣原体病的疫情报告、疫情处置、免疫、治疗、消毒、无害化处理和综合防治等 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牦牛衣原体病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NY/T 562 动物衣原体病诊断技术 3 定义和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牦牛衣原体病 是由流产衣原体感染牦牛引起的一种地方流行性的接触性传染病,以妊娠母牛流产、早产、死产或 产无活力犊牛为主要特征。 4 诊断 4.1 流行病学特征 地方性流行,冬春季节多发。病牛和隐性带菌牛是主要的传染来源。患病怀孕牛流产或产犊时,大 量衣原体会随羊水排出到体外污染环境,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其它健康牛。种公牛和母牛通过交配 相互感染。一些蜱等媒介寄生虫和啮齿动物能长期带菌,并通过叮咬或其它途径将病原传播给健康牛。 本病主要侵害处女母牛、头胎母牛或从非疫区引进的母牛,流产率高达25%~75%,还可引起母牛子宫内 膜炎和不育。 4.2 临床症状 4.2.1 怀孕牛流产 感染本病后,各个孕期的母牛都可发病,发病前母牛一般不表现任何特殊征兆,多数在怀孕中、后 期(妊娠7~9个月)突然发生流产,产出死胎或无活力的犊牛,有的胎衣排出迟缓,有的发生子宫内膜炎、 输卵管炎、乳房炎,产奶量低。 1 DB63/T 1586—2017 4.2.2 公牛精囊炎综合征 患病公牛的精囊腺、副性腺和睾丸出现慢性炎症,精液品质下降。 4.2.3 犊牛支气管性肺炎 6月龄以前的犊牛易感,尤其是在停喂母乳转入育成牛栏喂养时容易发病。病犊体温达40 ~41 ℃ , 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消退,短时腹泻,咳嗽,流鼻涕,呼吸加快,肺部听诊有锣音。 4.2.4 肠炎 5~6月龄犊牛多发。病犊体温升高到41~42 ℃,食欲不振,抑郁,心跳快,出现持久性腹泻,粪 便稀薄带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