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
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 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有人问唐宋八大家之首是 谁?下面给大家说说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供大家阅读!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韩愈(768?824),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 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 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 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 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 勇夺三军之帅”(八代:宋、齐、梁、陈、魏、齐、周、隋);明人推崇 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杜牧把韩文与杜
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韩愈还是一个 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 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 “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 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简介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 日),字
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
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 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 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
“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 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 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 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 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 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轶事典故叩齿庵
韩愈来到潮州后,有一天在街上碰见一个和尚,面貌十分凶恶,
特别是翻出口外的两个长牙,韩愈想这决非好人,心想着要敲掉他那 长牙。韩愈回到衙里,看门的人便拿来一个红包,说这是一个和尚送 来的。韩愈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对长牙,和那和尚的两只长牙一模 一样。他想,我想敲掉他的牙齿,并没说出来,他怎么就知道了呢 ?
韩愈立即派人四处寻找那个和尚。见面交谈后,韩愈才知道,原来他 就是很有名的潮州灵山寺的大颠和尚, 是个学识渊博的人。韩愈自愧 以貌看人,忙向他赔礼道歉。从此,两人成了好朋友。后人为纪念韩 愈和大颠和尚的友谊,就在城里修了座庵,叫“叩齿庵”。
设水布
古时候,潮州韩江里的放排工,既要扛杉木,又要扎杉排,一会 儿跳下江,一会儿爬上岸,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常常患上 肚痛病和风湿病。于是他们做工索性光着膀子,不穿衣服。每天在江 边挑水、洗衣服的妇女,看见放排工赤身裸体,就告到官府。官府交 涉过后,放排工只好穿上衣服。韩愈来到潮州,听闻这件事后,他跑 到江边实地查看放排工扎排和放排的情形。韩愈认为放排工成天穿着 一身湿衣服,容易得病。在回衙后,他便让人到江边通知放排工:今 后扎排、放排肘,可以不穿衣服,只在腰间扎块布能遮羞就好了。这 块布后来就成了潮州的放排工和农民劳动时带在身上的浴布, 潮州人
把它叫“水布”。
性情中人
韩愈性格开朗豁达,与人交往,无论对方发迹或是潦倒,他始终 态度不变。年轻时同孟郊、张籍友善,二人声名地位还不高,韩愈不 避寒暑,在公卿中赞扬推崇他们。张籍终于得中进士,荣获官禄。后 来韩愈虽然身份显贵,每当办完公事的闲暇,便同他们一起谈话宴饮, 论文赋诗,和过去一样。而他对那些权豪势要,看作奴仆一般,瞪着 眼睛不屑一顾。韩愈很善于诱导勉励后进,留在家中做宾客对待的十 分之六七,即使自己早餐也吃不上,仍和颜悦色毫不在意。他总以振 兴名声教化、弘扬仁义为己任。帮助内外亲和朋友的孤女婚嫁的近十 人。
吏部开锁
韩愈曾任吏部侍郎,当时吏部的吏员中令史的权势最重,因为是 吏部过去常关锁着,等待选补任命的官员不能到吏部来见面。韩愈上 任后,将关锁放开,任凭候选官员出入,他说: “人们之所以怕鬼,
是因为见不到鬼;如果能够看得见,那么人们就不会怕鬼了。 ”
鸢飞鱼跃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连州知州石炳璋从阳山拓韩愈真迹, 将“鸢飞鱼跃”四字刻于燕喜亭右后侧的
文档评论(0)